一条是陆路,用火车运过去。火车速度快,保密系数高,无疑比海路
优越。但每艘鱼雷艇长约20 米,而火车平板车每节才十几米,鹰厦铁路又
多隧洞弯道,鱼雷艇能不能装上火车,装上了能不能运过去,运过去了能不
能卸载下水都是问题。
陶勇说出话来依然是战争年代养成的习惯语言:我不管,反正得给我
顺顺当当搞过去!中途出事、泄密,谁把天捅漏了谁拿头顶着!
他常说:人的主观能动性像弹簧,压力愈大,反弹愈有劲。遇到打仗
这样天大的事,千万不要瞻前顾后总怕把弹簧压断了,这样的指挥员打不成
仗。事实上,你给部队施加一点压力,官兵的能力、智力往往能够超常发挥,
胜仗大多是这么打出来的。
高压果然压出了办法来,军地双方一起开动脑筋集中群众智慧,提出
了以3 节火车平板车运载2 艘鱼雷艇的方案:将两艇头与头相对,伸到中间
一节平板车上,而艇的重心则落于前后两节平板车,如此,当火车开进转弯
时,翘起的艇首可在中间一节平板车上来回摆动,自由调节。上海有了办法,
厦门积极呼应,彭德清在和平码头,几天内抢建出250 米长双轨铁路,使鹰
厦铁路终端可直达岸边,并调来巨型吊车一部,以确保二十余吨重的鱼雷艇
平稳入水。
鱼雷艇车运南下难题终获解决。
暗夜降临,老天爷也学得乖巧,颇懂人意,扯来大片乌云,挡住弯月
皎洁的脸庞,遮住繁星好奇的眼睛。天地间似被涂上浓墨,刷上了黑漆。
上海张华浜车站岗哨林立严密警戒,陶勇亲临现场,指挥鱼雷艇装车
和伪装。
解放战争,陶勇的华野四纵,南征北战,硕果累累,成为华东战场一
支响当当的善打硬仗的劲旅。毛泽东以后曾夸赞道:“陶勇同志,我久仰你
的大名,你仗打得好啊!”陶勇仗打得好,往往得益于他的“超前指挥”,关
键时刻指挥位置一定要设在第一线。
是夜,张华浜内无“海军”,鱼雷艇一大队官兵全部着黄绿色陆军服。
这也是陶勇的主意,并亲自打电话向上海警备区借来一批陆军服装,为的是
鱼目混珠,以假乱真,扰乱敌特视听。鱼雷艇们也穿上了“衣服”,掩盖上
大篷布,左看右看仍不放心,再经过一番巧妙伪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