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勒斯制定这一政策时受到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不
战而屈人之兵”思想的启发和影响,他拍打着《孙子兵法》的英译本兴奋地
说:“勇敢地走向战争才能切实地避开战争,这真是军事艺术的最高境界。
达到这个境界要有远见和智慧,但最重要的是实力。绝对优势的实力。”不
必怀疑,1958,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的美国凭借绝对优势的实力已一步步走
向台湾海峡战争的边缘。
必须认真对待杜勒斯的战争威胁。尽管美国介入台湾海峡战事的立论
完全站不住脚,指责中国大陆对金门采取军事行动为“侵略”,与指责美国
南北战争中北方军对南方军的胜利为“侵略”,其荒谬性是一样的。
但,也要看到,此刻,走向战争边缘的杜勒斯心中想的仍然是如何表
演“而又不卷入战争的艺术”。
中国也并不想于此时此地同美国开战。
双方于是在追求“不战”的艺术境界方面寻觅到了一点共同点。这自
然又为杜勒斯和周恩来施展他们的外交才华开辟了一小块天地不大的空间。
※※※※※
有人做过统计,在周恩来的旅程表上,他未曾涉足的中国省份只有西
藏和台湾。
前者是他一直想去而未能挤出时间安排去的地方。后者则是他时刻关
注而在有生之年不可能前往的地方。
一位外国记者写道:你唯一不能怀疑的就是周对于那个岛屿的感情。
这是一种像爱自己最亲近的人一般热烈真挚的感情。
作为先是六亿五千万,后来是八亿、再后来是十亿人的总理,周恩来
体现了整整一代中国人的意志和情感。
据说,周恩来在接见外宾时永远微笑,只有对方在直接或委婉地表达
应承认“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的现实时,他才会勃然动容,怒形于色。
据说,人民大会堂落成,周恩来一个厅一个厅观看视察。他在台湾厅
坐的时间最长,要求按照台湾的风格风俗进行布置,“将来,台湾的代表在
此议事,好让他们感到是回到了自己的家。”据说,每当召开人大或政协会
议,周恩来必要亲自看望和接见的是台湾籍人士或由他们组成的代表团。
据说,七十年代的一日,当一位美国朋友希望周思来到纽约访问时来
看他。周恩来立即回答:“不会来,不会来。只要还有一个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