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严重打击后,常常耐住性子,4——10 天不打炮,一动不动佯作“死亡”
状,当你把注意力转移别处后,他才突然地“死灰复燃”,猛烈打炮,狠狠
咬你一口;像寄居蟹一样善机动。他的炮兵阵地多为坚固筑城,防护足够而
射向受限。为了发扬火力,关键时刻他不惜冒着极大危险将火炮拖出基本阵
地,不要任何防护,在临时阵地进行大角度大方向射击。自认为占到便宜,
乘你尚未将其捕捉,即迅速撤缩回永久阵地中去。
像哲学家一样会抓主要矛盾。对他威胁不大的目标,仅作一般还击,
甚至不还击。而对他危害严重的目标,会集中火力予以重点打击。而此种打
击也常常采取发射阵地分散、炸点汇集的方法,最大限度增加我对他侦察、
压制的困难。
……刘华老人说:国民党军炮兵,花花点子可多啦,你说他凶猛如虎,
还不如说他狡黠如狐。更准确点,老虎皮包了一副狐狸下水。
刘华老人还说:我们的办法就是三句话。第一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
人之身。
他的点子办法只要管事,我们拿过来就用,如法炮制,而且不交学费,
到时候用炮弹表示感谢。第二句,魔高道更高。你有高招,我们招比你还高,
而且有好几手等着你呢,可以反制你。第三句,扬长避短,随机应变。1958
年炮战属炮兵阵地对垒战,特别要防止墨守陈规千篇一律,机械照搬教令,
拘泥于面积射的打法,做到神出鬼没不拘一格,敌变我变,我先变于敌,尽
量不让对方摸到自己的规律。当时炮兵积累的经验,好多今天看仍然管用,
战术技术方面的长进,比搞10 次军事演习来得都要大。
※※※※※
金厦炮战,不光是火力、数量的拼搏,而且是战术、技艺的较量,使
得竟日的厮杀,更具有了一种“大比武”的性质。交战每一方,在打击对方
目标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将自己暴露,成为对方打击的目标。这很像风行
于中世纪欧洲的决斗,在空前激烈、残酷、无情的对抗中,究竟何者将占据
上风获得优胜,比试的是勇、狠、力,亦是智、巧、技。
双方全力以赴,均调动了全部智慧,使出了浑身解数,搬来了十八般
兵器。
炮战不好玩,挺好看。
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