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口溜说的是气候良好时固然应抓紧认真观察,气候不良时也
不可松懈掉以轻心。由于恶劣气候条件下有时半天甚至一天捕不住一个目
标,侦察兵思想上易麻痹不耐心,认为“没名堂”而擅自中断观察。实际上,
此时敌人活动肯定更为频繁,正趁此有利时机加修工事,搬运物资,调整部
署。能见度不良虽然可能发现情况比能见度好时要少,但一旦发现,价值更
大。
※※※※※
第二是暗夜关。
炮战常在夜间进行。夜间隔海远距侦察极为困难。因此,要想搞好夜
间侦察仍要把功夫下在白天。
侦察兵们认定,敌人的重炮被置放在掩体工事中,其流动性不会太大,
不可能像夜猫子般一到晚间便出巢游逛。因此,为了能于暗夜及时捕获擒拿,
要求白天必须事先标定好敌各炮之方位角和高低角,并熟记于心。夜间,敌
炮一发射即能辨别、查明之。
在计算机尚未普及的时代,人体成了一台计算机。侦察兵的大脑首先
是存储器,将白天若干观测计算所得数据存储其中。眼睛和耳朵是接受传感
器,敌人一开炮,立刻根据火光声速将目标信号输入。大脑又是运算器,迅
速计算,判定敌发射目标,将其坐标报告指挥所。不同的是,计算机靠事先
编制好的程序进行运算,而人主要靠机智和经验。夜间炮战,侦察兵要是没
点机灵气和一看即知的老经验,这个仗就甭打了。
如同踢足球的临门一脚,夜间侦察必须具备一秒钟内见分晓论输赢的
真功夫。
※※※※※
第三是光烟识别关。
炮弹出膛的一瞬间,在炮口会形成一道炽亮的火光和一团青蓝的烟雾。
光烟将平时深藏于伪装工事之中的大炮暴露无遗,不情愿却又无奈何地向对
方报告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对于双方侦察兵来讲,谁能够迅速准确捕捉到对
方炮口的光烟并将其计算标定,谁就占了上风,获得了主动。
胡德安老人说:那时候,我们顶喜欢的就是国民党军打炮,顶担心的
就是他不打炮,因为只有他打炮,我们才能逮到他。国民党军的工事很坚固,
平常他的大炮缩在里面,钢门关紧,除非穿甲弹直接命中,一般伤不到他。
但他要打炮,就得把大炮向前推移,把钢门打开。这下子,我们来机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