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一股排山倒海、众志成城的力量。这力量给予谁,谁便是不可
战胜的;这力量指向谁,谁将是难以招架的。
李天祥老人说:厦门前线民兵搞支前,真是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裤
兜里的最后一分钱都捐出来了。现在提倡“无私奉献”,但“无私奉献”只
在报纸上看见,生活当中却挺难瞧见。那会儿还不兴讲这个名词,可你随便
从民兵队伍里拽出一个来,问一问,聊一聊,全都是“无私奉献”的典型呀。
的确,我在当年“前线”的领地内采访,抖落原始卷宗上的尘封,信
手拈出几个数目字,便可掂出民兵用血汗积聚的历史业绩的厚重。
——县和公社两级邮电所的民兵们共接通被炸断的电话线200 多处,
铺设辅助电话线近400 公里。若无邮电民兵的协助参与,每条线路平均每次
中断时间将由1 分20 秒上升至1 分45 秒。战争的胜机是用秒来计算的,邮
电民兵为缩短25 秒电话中断时间付出了亡1 人,重伤1 人,轻伤4 人的代
价。
——紧要关头,构工建材供不上,前线民兵踊跃捐献了3 万多立方米
积蓄多年准备盖新房讨老婆的石料和木料,满足了前线构工的2 成之需。“自
家无家莫要怕/大炮有家心才踏/今天有家蒋贼炸/打下金门垒新家。”这
首歌谣出自自古视田产家业如命的农民之口,且一唱百应,它所寓含的意义
如何评说都不过分。
——大、小嶝岛的民兵为部队共搬运6 万多根木料,48 万块石料,抢
修炮阵地115 个,汽车掩体13 个,交通壕16 条。据估算,两岛千余民兵如
期完成了原本需一个机械化工兵营才能完成的正常施工量。人力与机械力之
间那个巨大的能量差,民兵们是用平均每天在8 小时之外再苦干6-8 小时
来填补的。
——某日炮战,周谋荣等6 个民兵负责搬运炮弹,开始各扛一箱,因
供应不上而改扛两箱(75 公斤)。战后一算,共扛炮弹640 箱,总重量24000
公斤,平均每人4000 公斤,跑路30 公里。炮兵营长拍着他们汗涔涔的肩膀
头问:这里边的筋骨是不是铁铸的?炮战期间,数十万发炮弹的70%,都
是通过民兵铁铸的肩膀由弹药库传输到阵地和炮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