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人民战争的理论和构思做出了最好的注脚。
西方军事评论家迈勒先生肯定注意到在厦门所发生的事情了,他写道:
“当数以万计的健康男女如同军队一样组织起来,握有子弹上膛的步枪冲锋
枪机关枪,甚至还拥有地雷和大炮,入侵者唯一可做的事就是不要不负责任
地踏上那片危险丛生的国土。倘若八国联军打算进行第二次远征,最可虑的
一定不是中国装备落后的常备军,而是在毛的头脑中创作、在最偏僻的村寨
也得到完全贯彻的一个叫做‘全民皆兵’的军事战略。毛战略与西方战略的
不同处是,毛看重人和精神,西方重视武器和物质。”根据迈勒先生的提示,
我遂把镜头对准了那些构成毛泽东军事战略的具体的人。
2
读小学6 年级时,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记叙炮击金门的课文《女乡长》,
于是带着红领巾的我第一次听说了洪秀丛这个名字,并牢牢印到在记忆里。
1958 年,洪秀丛是面积0。6 平方公里的小嶝乡千余居民的父母官(乡
长)。
洪秀丛的小嶝与邻近的大嶝是很典型的姊妹岛。
南朝沈约五言诗《从军行》有“云萦九折等,风卷万里波”的名句。
嶝,为登山小道的泛称。大、小嶝岛无山,缘何取名“嶝”,已无从考证,
大概古时赴金,必经大、小嶝,古人遂把二岛喻为登临金门北太武的第一、
二级台阶,如此理解,岛名便与沈约诗的意境相吻合了。总之,“嶝”体现
了两座小岛与金门密切亲近的关系,以及它们处于厦、金交通特殊重要的位
置,大体不会错。
弹丸小嶝距金门最近点3000 米,又正对北太武山,是大陆方面理想天
成的抵近火力支撑点,炮口高昂,直指胡琏金防部的鼻梁。用洪秀丛的话说:
大、小金门若是台湾扼控厦门咽喉的利剑,大、小嶝岛便是厦门抵在金门腰
腹的短刃,大自然的安排就是这般公道,在金门给厦门添乱的同时,也要让
它尝尝大、小嶝带给它的麻烦。
战略地位的显赫,致使洪秀丛辖地落下的炮弹比它打出的炮弹要多。
岛民们异口同声,都说炮战期间接炮5 万,平均每平方米1 发。依我看法,
此数恐怕偏高,但2 万发总是有的,平均3 个平方摊上1 发,已然算得上饱
和轰炸了。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