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就是配合解放军开展对金门的瓦解
宣传,我兼任对敌宣传组组长。五十年代的对敌宣传品都是我们自己油印的,
有国民党官兵家乡消息、亲属来信、祖国建设成就和我党我军各项对台方针
政策等等。材料印好了,怎么送上金门岛呢?叫人头疼了好长时间。福州军
区敌工站的老肖同志说:小洪,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你肯定有办法。他一
唱高调,我也退不下来啦,便找同志们研究。有人说:要想把传单送过去,
无非两条路,一条走海上,一条走空中。我说:好,咱们就在“漂”和“飘”
上想办法,做文章吧。
“漂”的工具五花八门,家家户户把各种酒瓶、玻璃瓶、空罐头盒等一
切能够浮在水面的器物都捐献出来了。然后把传单卷成卷,塞进去,用蜡封
口,晚上派一条小船悄悄出海,靠到离金门几百米的海面,将瓶瓶罐罐抛下
去,第二天一早,—潮汐便把这些无声的炸弹推到了金门的沙滩上。
我们期待着敌哨兵或单个行动的敌兵能够偷偷拾取传看,哪怕只有万
分之几的命中率就算成功,没瞎忙。岛上的瓶罐有限,派人到厦门收集,还
不够,又逼着我们琢磨便宜的能够成批制作的替代品。例如竹筒:把毛竹一
节节锯下;空心里塞满传单,用木楔堵洞,再用桐油与海蛎灰搅拌密封。
这种材料渔民过去用它造船堵漏,既不会脱落,也绝对不会进水;又
如油纸球:把细竹子烤弯做成球形龙骨,放好传单,外面糊棉纸,再刷一层
桐油,任凭风吹浪打它也不会破;又如油纸袋:放进宣传品用力一吹,纸袋
鼓胀起来,把进气孔用绳扎紧,制作更显简便;还有木板标语牌:在小块木
板上用钢笔写上各种标语口号,刷一层桐油防水保护字迹,丢进大海漂过去,
那边收缴的敌兵不看也得看。逢年过节,元旦、春节、端午、中秋、“五一”、
“七一”、“八一”、国庆,我们还要造几条办公桌大小的“礼船”,里边放进各
省市政府置办赠送的贵州茅台酒、山西老陈醋、金华火腿、宁夏枸杞子、云
南香烟、西湖龙井茶等祖国大陆最有名的土特产品,再在船帮刷上“蒋军官
兵投诚起义立功受奖”、“美帝国主义从台湾滚出去”、“祖国要统一,台湾要
回到祖国怀抱”等标语,顺潮放送。后来听说,我们的“礼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