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包括胡琏所给予的正统教育只能令我回答:我不可能无条件地忠于偏
安一隅的小朝廷,我必须永恒地忠于民族血脉殷殷传承的大中国。
※※※※※
傍晚,胡琏巡视到某前沿团部。看到一对门联:
生为国民党党员
死为国民党党魂
横批:
忠以尽节
连连颔首。心中高兴,吩咐取笔墨纸砚来,“我也送你们一对门联”:
不但坐而言
更要起而行
横批:
贵在实践
投笔,对左右道:纵览人生,往往言易行难,言敏行拙。现强敌当面,
进犯在即,我们的信仰、主义、理想、目标早已明确,战胜退敌之关键唯在
行动,诚望诸位信守誓言,自觉实践,经受考验。人生若此,金门可以无虞。
※※※※※
胡琏尝对部下说起:回顾往昔,作事虽难免误谬,聊可以自慰者,唯
信守誓言,实践初衷,问心无愧。并举三例:
民国三十七年,12 兵团被困双堆集,形势危殆。胡某毅然机降阵地,
誓与兵团共存亡,此可谓“忠不避险”。
翌年1 月,胡某疗伤上海,接华中剿总最高长官白祟禧函,请出任他
之兵团司令。盖黄埔子弟,岂能投靠桂系!胡某不理不复。此可谓“忠不事
二”。
撤退前夕,接某降共将领来电,力劝胡某向共军投降。当下复电“苍
髯老贼,皓首匹夫,降匪媚仇,廉耻何在?”此可谓“忠不易节”。
他说:军人“忠”的三个境界他已达到,而最高境界为“忠以死鉴”。
自从投考黄埔,追随蒋公,胡某便时刻准备以死来鉴证志之坚贞心之忠诚了。
1977 年6 月22 日,胡琏病逝于台北寓所。根据其生前所立“予尸化灰,
海葬大小金门间,魂依莒光楼”的遗言,骨灰由台北空运金门。一年后,一
座纪念他的“伯玉亭”倚岸兀起,金门又多了一处“革命圣迹”。
金门人说:胡琏生前的最后一个行动就是要实现“忠以死鉴”的最高
境界,让自己在金门永不磨灭。因为只要来到伯玉亭,便可真切感受到那海
中孤魂仍在冥冥中对金门施以谆谆的教化呢。
※※※※※
胡琏海葬两周年。郑仪兄义无反顾向着大海游去。
虽有下弦月,海面上依然矗立着厚重的黑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