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之点予以评论,其他则保留下次会议再予以全面回答。如果
美方不提具体意见而又急于要知道我方意见,我方亦可使用这一发言要点,
并将预定方案提出。
如第一次会谈为纯技术性事务作安排,双方只作一般接触,则发言要
点第一段稍加发展,可作你在第一次会谈时的底稿。
如何,请酌办。
周恩来一九五八年九月九日
怀揣锦囊,踏上征程的王炳南感到心中愈加坚实有底。
王炳南是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但实际上,早在三十年代,他的外交
生涯便开始了。中国共产党与美国的交往,并非始自它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
后,而是于抗日战争时期就有所接触。
1938 年,为了适应宣传党的抗日政策的需要,成立了周恩来直接领导
的南方局外事组,王炳南任组长。在重庆,小组的工作任务是争取国际援助,
重点对象为美国。遵照周恩来的指示要求,王炳南小组广泛联络,深交朋友,
工作活跃而富有成效,与美国驻华大使高斯、参赞范宣德交往频繁,同戴维
斯、谢伟思兄弟等美国使馆一批年轻的外交官,结为好友,并同富有正义感、
诚实直言的美国远东战区总司令史迪威将军建立了互相尊重、信任友好的关
系。王炳南的得意之笔是,外事组经过艰辛努力,终于实现了打破国民党封
锁、组织美国新闻记者访问延安,实现了以包瑞德上校率领的美军观察组长
驻延安。他们向世界大量报道了受到人民拥护、积极抗日的中国共产党的情
况,向美国政府正确报告了中国局势,反映了蒋介石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消极
抗日。气得蒋介石大发雷霆,臭骂国民党庞大的宣传机构竟远不如共产党的
一个小组。他怒气冲冲写了个条子给国民党宣传部,说尔等既无天才,又不
学习,以致在宣传上处处落后于共产党,奈何,奈何!有方可医否?
抗战结束,为防止国共两党发生内战,促成中国成立联合政府,美国
总统特使马歇尔将军使华。王炳南作为周恩来的主要助手之一,直接参与了
国、共、美三方谈判,同马歇尔将军来往频繁,常向他转达周恩来的意见和
信件,并同美新任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多有接触。在这段宝贵的经历中,王炳
南更真切地了解了美国人的思维、作风和处事方式,学到了同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