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普通、重要和重大三个层次。将接见新闻界的活动定性为
“重大”,来台后,大概还是头一次。
回到房间,更衣毕,他开始阅读蒋经国为他准备的问答提示,并不时
旁批笔录一些今天必须要说的话。他在构思推敲这些话语时,心中不光有台
湾海峡彼岸的老对手——毛泽东,还有太平洋彼岸的老盟友———艾森豪威
尔。
今天这个记者招待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美国人而召开的。这些天,
累积的对美国人的怨尤和恼怒已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他认为,要说索性就
公开讲,因为美国人已经讲了许多对台湾不负责任的话,必须给以明确的答
复。即使毛泽东躲在一旁看热闹也无妨。非此,怕很难引起华盛顿的震动和
重视了。而如果华盛顿总是同他的想法拧着劲,那才是应了鹬蚌相争的故事
呢,只会促成毛泽东扮演那个垂手得利的老渔翁。
上午,台北“总统府”会议厅。他准时出现在百余中外记者面前。
人们看到,尽管他登场之前曾细心装扮了一番:头发梳理得很整齐,
已经灰白的唇髭也经过精心修剪,卡叽军服一尘不染笔挺无褶,黑色领带打
得非常标准规范,一支钢笔插在口袋上与各种金属饰物一道反射光斑,但仍
无法掩饰一个月来的战争风雨对他精神体力的熬煎。他的眼圈发黑,下眼皮
由于睡眠不足而显得肿胀,面部肌肉也因操劳过度呈现出松弛状。
始终不变的是他那又高又尖的浙江口音,依然简短有力,亢奋、激越,
渲染着老人岩石一样的意志永远不会被任何外在压力所摧垮、所征服。按照
他的解释,他所以很少因失败和挫折而气馁,与他备受“古来忠烈”、“总理
之大无畏精神”;“耶稣殉难精神”以及“慈母教诲”的激励关系密切,今天,
他要让这里的人们继续感受到信仰正气的力量,并通过他们让全世界都知道
他的意志准备同一切相违背的东西作坚决的抗争。
首先,他客气地对各位记者先生、女士不辞辛劳、不避艰险前来采访
金、马战况表示赞许致以慰问。然后,请大家自由提问。会议厅里,忽喇喇
树起百十条迫不及待的胳膊。他朝着主持人点点头。主持人立刻心领神会,
指指坐在前排的美国记者卡利。
他已有吩咐:要多叫美国记者提问,我有许多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