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显示国共双方将恢复过去边打边谈的局面。据云:在最近一周内已获致
一项默契,中共方面已同意从十月六日起,为期约一星期,停止炮击、轰炸、
拦截台湾运送补给物资往金门马祖的一切船只,默契是这些船只不由美舰护
航。
记者获得此消息后,即设法向此间接近双方的人士采访,他即表示:
“请看三两天,便可揭晓。”
一家远在南洋的报纸,居然拿到了北京的保密柜钥匙,提前一天将中
国核心军事机密和盘托出,神通可谓大矣。一时间,《南洋商报》名声大噪。
各国记者、特工也蜂拥香港,纷纷打探,郭宗羲何许人也?
郭宗羲并非什么神秘人物,他便是大名鼎鼎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记者
曹聚仁。
曹聚仁如何修炼来的“通天”本领,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1955 年4 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首次提出:对于台湾问题,可以本
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去解决,我们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
湾问题。
随后不久,毛泽东也在公开场合表示:国共两党过去已经合作过两次,
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
两个讲话传达出一条重要信息:中共领袖人物解决台湾问题的思维模
式正在发生深刻转变。“和平解决”概念的形成和提出,既是承认、尊重客
观现实的明智之举,也是“统一高于政争”这一中国历史逻辑的规定性要求。
1956 年7 月29 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平解放台湾工作的指示》明
确提出:“目前对和平解放台湾的工作,应采取多方影响,积极并且耐心争
取的方针。工作重点应放在争取台湾实力派及有代表性的人物方面。这就是
通过各种线索,采取多样方法,争取以蒋氏父子、陈诚为首的台湾高级军政
官员,以便台湾将来整个归还祖国。”
血拼恶斗了数十载的敌酋蒋介石都在团结争取之列,毛泽东们的胸襟
宽广得着实可以。一时间,中共党内、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热情激荡,献策
者众,于五十年代中后期,掀起了一个做国民党军政界上层工作的小高潮,
“和平”、“和谈”、“第三次合作”之说亦被海外媒体炒得烫热。
“和谈”不能空谈,毛泽东、周恩来为蒋介石开列出具体条件:1。两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