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号,他就写信去给台北的蒋经国,信内说:“在这一紧急时间中,我
有重要事情告诉你。”他要求蒋经国派出一个彼此熟悉的人士来香港,他呼
吁说:“不要让这时机溜了过去。”曹氏得不到答复,他又写一封信,催促说:
“有很机密的事情要讨论”,经过两个月的沉寂,他再试探:“某一方面要求
我告诉你几句话,请你谨慎考虑。”“我再要求你,勿让这一件大而难得的时
机溜走了。”大事件少不得大记者。1958 年8 月和10 月,金厦热战时刻,
曹聚仁又两度北飞来到北京,均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接见。毛、周故意放话
泄露“天机”,将炮击金门的战略部署告之一二,于是,才有了《南洋商报》
神通广大提前报道的事情发生。
事后,毛泽东在一次内部讲话中曾谈及此事:我们事先让曹聚仁这位
大记者知道,也要准备他第二日写成新闻去发表。当天,台湾即使知道,也
不一定信以为真,若信以为真,要做防备工作也来不及了。让我们的大记者
更出名也好。
“也好”二字,道出了毛泽东深层次的思考。笔者一直认为,毛泽东、
周恩来于炮战决策、进行中,两次邀曹聚仁进京面谈,通过曹把核心军机预
先捅了出去,决非可有可无的细节,而是精心设计的一笔。此举目的,既在
提升曹氏“此君确与中共最高层保有联络”之知名度,以增加其做台湾工作
的权威性;也在向台湾示意:我的重大举措光明磊落,已事先通报,勿怪言
之不预也;还在期冀曹氏日后向台湾解释我之真正意图,勿使台湾理解产生
歧义,即中共自1956 年提出的“和平解决”诚意未变,“炮击”实出于被迫
无奈,乃为了“以战促和”,并非重又回到“武力解放”的方针。唯有如此
理解,才能对毛泽东10 月6 日《告台湾同胞书》所提“三十六计,和为上
计”,“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有正确、
深刻的理解。
对《南洋商报》提前一天发布重大消息的考证,人们看到了事情后面
复杂微妙生动有趣的背景,我也犹如循径入门、眼前豁然开阔、走进了一处
新天地般感到快感。
※※※※※
对中共方面1956-1958 年发动的和平攻势,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