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可若是燕王把一切事情都推到他将渠身上,把他将渠杀了,那一切就都难以挽回了。
为燕王出谋献策的下场就是被推出去担责,死刑。
燕国还有谁敢出声,敢说话呢?
若是第一次做这种事,还尚有的分辩,可以说身不由己。
可这不是第一次,是第二次。
给乐间的那封信,是第一次。
用他将渠的死,封燕臣口、堕燕王之威严,燕国将越发衰弱,这就是秦国的想法。
赵国呢?
赵国想要恢复人口,快速恢复实力。
他将渠死了,对赵国是有好处,但好处不多,因为燕国战力还在。
赵国现在无力发动战争,无粮无人。
赵国最需要的就是休养生息,而粮食,就是休养生息最重要的物件。
可赵国缺粮,燕国就不缺了吗?
送出去二十万石粮,燕人还怎么活?燕国立刻就衰弱了。
到时燕消赵长,赵军会不会吃着燕国的粮来灭燕呢?
虎视眈眈的列国会不会趁此机会来瓜分燕国呢?
将渠判断是一定会,从这次列国对燕国的态度就看出来了。
秦国距离燕国很远,也不接壤。
那只要不是秦国吃掉燕国,列国其实都很乐于见到燕国衰弱。
准确的说,列国除了自己的国家,希望其他国家都是越弱越好。
公子成蟜是有贤名。
但这贤名真就这么好用,能让楚王、魏王为其宣战?
诸侯一下子都是君子了?
列国一下子都讲道义了?
将渠不信。
不过是适逢其会,顺手推一把罢了,被囚禁在赵国的燕国假相想的清清楚楚。
弱燕,对列国本身就是好处,尤其是赵、魏。
秦国可不和燕国接壤。
燕国衰败,最有可能吃下燕国的就是赵、魏这两个邻居。
现在既然有能弱燕的正当理由,为什么不向燕宣战呢?有好处的啊。
既能弱燕。
还能向天下士子表明本国对待贤人的态度,招贤纳士。
至于坏处,是指帮秦国救出公子成蟜吗?
呵,一个七岁孩童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千金买马骨不是真为了马骨,而是为了随后被引来的千里马。
公子成蟜这具千里马马骨,并没有什么所谓,谁在意呢?
诸侯博取贤名,弱燕国都这么积极,就更不用说真正瓜分燕国了。
且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