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治水之难
嬴成蟜一听师长说到楚国水域,就知道师长接下来想要说什么。
吕不韦端茶杯,喝水润喉。
少年出声接道:
“莫说百国如林的时候,楚国现在也很大,面积比我秦国还要大。
“楚国早在楚庄王时期就成为天下霸主,之后一直没有过太大劫难。
“没有如晋国一样遭受三家分晋,没有如秦国一样被魏武卒打的濒临灭国,没有如齐国一样被五国共伐到仅剩两城。
“最大一次失利就是被武安君攻占都城,但那次距离灭其国也还差得远。
“楚国国土这么大,也没有遭遇重大打击,却一直不能恢复霸主地位。
“其原因除了楚国国情外,疆域中水域过多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楚国境内高山层叠,阻隔水道,江河湖泊,聚相碰撞,以致水患多发,人力远不足以克之,比巴蜀水患更甚。
“水乡泽国遂多成荒僻渔猎之地,益水之说在楚国并不适用,能够稳定聚集财富的农耕沃土极少,多聚集在江淮之地。
“复杂的水域是楚国天然的屏障,也是限制楚国进步的沼泽。
“弟子经过楚国时,听说春申君黄歇想要楚王给自己换一块封地。除了是给自己谋私利之外,也未尝没有治水增强国力的意思。”
吕不韦满怀欣慰,一点就通的弟子谁都喜欢,哪个老师不喜欢学习好的学生?
刚要继续往下说,想着弟子刚才说到楚国君臣的话,忽然心血来潮,有所感悟。
他的弟子每至一地不是游山玩水,而是观察君王、大臣、国情……
这种作为,越来越像一位明君。
越明的国君,越无情。
方才还担心弟子太过君子的他,忽然又想弟子君子一些了……至少对他吕不韦君子一些。
因为“郑国”和“治水”这两个词放在一起,远比弟子想象的要大,大的多。
他脸上欣慰神情不变,说出来的话却不是最开始要说的话:
“公子所言不错。
“楚国现在有中兴之象,便是楚王与黄歇这对君臣配合之能。
“我当初曾以为范雎为昭襄王集实权除四贵,提出远交近攻之国策,乃社稷之臣。
“最后落得个辞相不做,忧惧病死的下场,是昭襄王不近人情。
“及至为政于秦,才发现武安君因范雎谗言而死,赵国因范雎在长平之战后主张撤兵而存活,就连楚国这中兴也是因为范雎。
“当今楚王和春申君黄歇当初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