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道义!
还不等唐雎说出拒绝的话,早就等候多时的吕不韦一口应下:
“一言为定!”
“不可!”唐雎终于说出口了,额头有些见汗。
事情走向有些偏离了。
秦国文武还没有反应,公子成蟜先不乐意了。
他回过头,皱紧小眉头:
“为何不可?”
“这……”唐雎大脑前所未有完全发动起来。
他紧急搜寻理由,比刚才怼秦王的时候还要忙碌。
这位以口舌自傲的魏国名仕,有些慌了。
他必须要找到一个符合道义的理由。
道义是一把双刃剑,对敌时锋利无边,对己时同样如此!
所谓师出有名,这个名就是道义。
五国以道义联合在一起,逼迫秦国至此。
这个时候若是自废道义,无法自圆其说,那将是场灾难。
没有道义,合纵不成。
单对单,秦国是无敌的。
唐雎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觉察到高台上秦王的目光侵略性越来越强了。
似乎要通过他这个媒介,而攻到魏国去!
“因为我魏国缺粮啊!”满头大汗的唐雎终于是想到了:“我魏国若是每年予秦十八万石粮,那就会死伤魏国子民成千上万!以人命而修渠,这是不道义的行为啊!”
嬴成蟜暗暗赞叹。
唐雎不愧是能在青史留名,有勇有谋的说客。
只要打开一个思路,后续言语就如同瀑布之水倾泻而下,急智若斯。
若是临时对之,少年或许会语塞。
但现在,他不是临时,他做过太多的预稿了。
少年“啊”了一声,不甘地点点头:
“那……确实如此。
“治水修渠,是为了百姓。
“用百姓的性命去治水,这是本末倒置,这确实是不道义的行为啊,确实不能给粮。”
唐雎抹了一把汗,连连应声称是。
燕使鞠武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警戒值提到最高。
燕国因为十万石粮而死了假相将渠,现在要十八万石?
不行!
绝对不行!
“相邦啊。”鞠武苦着脸,诉苦道:“你是到过蓟的,连我都城的百姓都不能够吃饱啊,哪里还有粮供给秦国呢?更何况我演过距秦国山高水远,千里迢迢运粮至此,十不足一,运到秦国的十八万石粮,我燕国要一百八十万石粮啊。”
“这……”少年迟疑,然后点点头:“在理。”
唐雎开了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