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逸听了这话,面露喜色。
他突然明白了,扫地僧为什么给萧远山、慕容博各自摆了佛经让他们看,说需要用佛法化解戾气。
实际上并非佛经本身有什么神奇力量,而是让他们看佛经,好明悟其中真义,领悟空无之道,那时内心自然祥和,戾气自消。
因为他们身体的毛病,在于阴阳失调。
萧远山、慕容博一个阴气过盛,一个阳气过盛,两人最后各自还是得用内力疗伤,互相阴阳互济,这伤也就好了。
想到这里,迷惑道:“你的意思是要我多读书吗?”
黄裳笑道:“达摩法偈说:‘吾本來茲土,传法救迷情,一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后人认为这是预示佛门走向,可这一个结果自然成,不就是指明了神功之要义吗?
这门易筋经我没有刻意去练,只是翻译之时,阅览了一些佛经,翻译之后,又逐字逐句的堪对,生怕错漏,这些内容也就刻在了我的脑海中,我也不知什么时候功夫已经上身了!
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
风逸听的呆了。
他妈的!
什么叫天才?
他想到原剧情中的黄裳就是怕万寿道藏字有错漏,遂一字一字的校对,从而自悟内外武功,成为武学大高手。这次翻译了易筋经,不知不觉中就入了门。
就见黄裳摇头晃脑道:“无论是易筋经还是神照经,讲究的都是自然二字。不得刻意去求,所谓通身不必用力,就是这个道理。
‘易’者变化也,“筋”则是人身之经络,
所以,易筋经与九阴真经中的易筋锻骨之术,某些地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炼力炼气,运行筋脉之法也。
目的在于让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
这易筋经的内功讲究圜一身之脉络,系五脏之精神,周而不散,行而不断,气自内生,血从外润,内壮若成,是故身如宝山,不加外求。
而内壮之基础,源自本身气血。
人体气血之变,又与天地四时相通,
是故身心放空,妙悟自然,顺天应人,方合大道啊!”
黄裳以广博的学问推演武理,甚是轻松,如今又以道门之法而解佛门,更是旁征博引,举一反三,如数家珍。
将风逸听的如痴如醉,从这之后,风逸除了每天修炼一遍神照经与神足经,就让黄裳指点自己道学佛学,再也不去研究易筋经怎么练,就是每天背诵经文,默写经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