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一笑:“他是你爹,也不是你爹,这就要看你怎么想了。”
他觉得扫地僧这种手段,就像前世某些瘾君子过瘾之时,陷入在了自己的幻想之中。
一句话,在精心编织的梦里,啥都没有,却啥也都有了。
因为人这一生,无论哪种欲望,都是为了心理的满足感。
只要有了这种感觉,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哪怕还醒过来,知道了真相,也还是会期待下次,再过瘾一样,乐此不疲。
从而导致,人还是那个人,可过瘾的,与清醒人,所思所想以及性格却非一人了。
“居士,了不起!”老僧笑道:“可你却忘了,何止死是假的,这天地日月,芸芸众生,以及你我,哪一样又是真的?
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识佛,识佛明心,离心非佛,离佛非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纵无色相,也是非相!
真也假,假也真,只要能够认识自我,恢复本相,又何必放在心上。”
风逸淡淡说道:“那么敢问大师,他们的本来又是如何呢?”
老僧说道:“居士可知,我少林寺建刹数百年,古往今来,唯达摩祖师一人身兼诸门绝技,此后更无一位高僧能并通诸般武功,却是何故?七十二绝技的典籍一向在此阁中,向来不禁门人弟子翻阅,其理安在?”
风逸笑道:“人生在世,六识要面对种种诱惑,眼睛能看到美色,鼻子都闻到奇香,耳朵能够聆听妙音,嘴巴可以吃到美味。
尤其本领越大,地位越高之人,受到的诱惑越大,能够抵抗克服之人,都是真正的大圣大德,这就是你们佛家所追求的“本相”之说。
秘籍放在那里,不禁翻阅,何尝不是让人认知自己,就如同儒家的“吾日三省吾身”,道家的“存神内照”,这都是三教抵抗外物诱惑,克制欲望,从而认知自身的不二法门。”
众人见他年纪轻轻,识见卓超,都是点头不已。
风逸与黄裳呆了一年多,两人多研究道经佛学,黄裳乃是状元,自然是儒教大能,三者同修,风逸耳濡目染,以此论道,不输任何人。
那老僧颔首道:“居士的确一语道破根由。本寺七十二绝技,每项功夫都能伤人要害、取人性命,凌厉狠辣,大干天和。然而本寺武学均是大德高僧所创,无论招式如何凌厉,法意却求慈悲,是故制人而不伤人。
那么习练每一项绝技,均须有相应的慈悲佛法为之化解,这就正如居士所言,一切均由心生。
习武之人,只有意与神会,才能身与心合,方能将一门武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