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置?”
“三省六部诸公共同商议。”“他们若是拿不定主意的呢?”
“共同表决。”
李世民:“?”
“我相信诸公的才干与能力,不管多大的事情,他们都是能妥善解决的。”
不是这个问题啊。
他们能解决。
还要我这个天子干什么,还要你这个皇太子干什么?
李世民有点狐疑,谁给太子灌了什么迷魂汤,难道这点道理都不懂吗?
“你这言论,着实可笑。”李世民没好气的评价道。
“敢问陛下,一人能处置多少事?最后又是多少事,是大臣处置的?”
李承乾道:“再者,快马传报,陛下也照样能够知晓。”
他知道,最重要的是决断权。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帝王不把决断权抓在手里,放给他人,不亚于帝王形同虚设。
如何彰显帝王的无上权柄呢?
但难道人必须要在京师,决断权才有吗?
那才真的是笑话。
帝王的无上权柄,应该是不管人在何处,都是无可取代,无法忽视的。
这其中本来就是一个思想误区。
而且还是人为造成的假象。
因为,只要把帝王限制在京师这一亩三分地,京师之外看不到,听不见,全凭下面的禀报,那外面才真不在帝王威严之内。
反而是那些地方官吏,在地方为所欲为,强取豪夺。
蒙蔽圣听是怎么来的?
就是吃准你帝王在长安,不知道地方的具体情况。
他们自己就能拍板决定。
李世民不出去,李承乾又怎么能出去呢?
所以,从李世民开始,就要打破帝王不得轻易外出的规矩。
就是要让李世民到处跑,到处去走。
朝廷中枢,难道还能因为李世民不在,什么事情都不干了?
这个世界离开了谁,不照样转啊。
不转,那才是有问题。
“此外,朝中商议出来的大小事,凡是参与的,执行的,拟定的,皆要悉数签字。”
“这样,不管事后有什么问题,都可有迹可循。”
流程,留痕,一切都有规矩章程来办。
好的事后褒奖,坏的事后也可追究。
跑?
只要签字了的,榜上有名的,一个也跑不了。
李世民陷入沉思,他一时很难做出决断来。
“太子,要不还是你留下?”
他商量的口吻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