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决定接受朝廷的任命,到济南担任国相,并且赴任后的第一要务就是切实整顿官吏。
他虽冥思苦想却没有注意到,济南相这一职位其实是他父亲曹嵩早就物色好的。在曹嵩看来,领兵打仗毕竟是粗人的营生,瓦罐难免井口破,常在刀尖上混日子,难免有失手的时候。即便能始终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旦天下太平,鸟尽弓藏又能有什么好的归宿呢?现在大儿子得胜归来,家乡的小儿子也安然无恙。军功有了,家业也未受损,这时候差不多该见好就收了。济南国处在青州,在黄巾叛乱时所受的破坏并不大,所以这济南相实在是一个不错的肥缺。若是儿子能八面玲珑处处稳妥,加之有平乱之功和自己的提携,三五年的光景便可以飞黄腾达超登列卿了。儿子既然是列卿,老子担任三公还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父子二人就是在这样貌合神离的状态下依依惜别。曹操登上他赴任济南整顿吏治的道路;曹嵩则继续游走宦官外戚之间,追求问鼎三公的机会。
曹操命秦宜禄提前半个月出发,先回谯县送信,然后到济南首县东平陵打前站。自己则与同僚友人盘桓了数日,又逐一拜谢了马日磾、朱儁、张温、崔烈等前辈,才离开洛阳。
这一路上曹操可谓感慨良多。当年他受命往河北担任顿丘县令,道上只有楼异等五名家丁相伴,经历了寒冬大雪、贼人剪径、荒郊迷路,最后到任时狼狈不堪,仅剩下楼异一人随在身边。如今又是一个隆冬,又是在东行的路上,所受的待遇却有天壤之别。
国相官俸二千石,职同太守,治下十余个县。这十多个县的官司诉讼、民生农桑、孝廉选举、税收供奉,乃至典兵守备的大权都付与其一人之手,这样重任实是封疆大吏,远非当初的小小县令可及。所以当他的皂色官车行走在驿道上的时候,无论什么人都要为他让路,凡到馆驿必由驿丞亲自接待,迎入最好的房舍居住,早预备下炭火把屋里烤得暖暖烘烘,所献餐食珍馐皆备,伺候的人无微不至。莫说自己,就连楼异他们的夜壶都有人抢着倒。
这都不算什么,还有一路之上所过之地,上到同级的太守,下到县令、县尉无不前来逢迎。好话说尽、笑脸赔够,还要相赠路费。说是路费,其实是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当地特产,样样都价值不菲。当然,这些官员不仅仅是向济南相尽同僚之义,也冲着曹操是平乱功臣炙手可热,更冲着他父亲曹嵩位列九卿颇受十常侍青睐。曹操揣着一肚子整顿吏治的心思,自然是不愿意收这些东西的。但那些官员送礼不成扔下东西就走,不受也无法处置。
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