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心向背已然分明,天下战乱已久,关中百姓氏族都企盼安定,即便有几个好乱者又能如何?王邑并无野心,只是贪恋实权不肯入朝,范先、卫固那些人不过是跟着瞎闹,至于黄巾张白骑,也不再是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太平道徒了,全是为了一己私利。以朝廷之威明公之武,这帮小敌根本不值一提。前番郭援攻河东,绛邑县长贾逵宁死不肯投降,郭援将其投在枯井里,只一夜的工夫就被人放走了。您说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曹操很想听他的高论。
“因为人心思安,士庶皆知朝廷威信,不想再打仗了。前日弘农郡竟遣来功曹孙资入朝呈上计簿,北方战乱十五年了,终于重见地方计吏啦!这证明咱们的努力没白费,明公若一举扫平河北,荆州刘表何足挂齿?天下就要平定啦!”荀彧格外激动。
曹操连拍大腿:“借令君之吉言,老夫必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给贾逵、孙资升官,在朝廷表彰他们!”但是嚷过之后他又渐渐冷静下来,“话虽如此,但高幹之变不可不防。关西诸将恃山川险要战马精良,公然征讨势必生乱。张晟寇崤山、渑池间,南通刘表北连高幹,卫固这帮人又跟着闹,这也足以为害一时。河东背山带河四邻多变,乃当今天下之要地也。令君还应为我举荐一个萧何、寇恂那样的才智之士接管王邑领地。”
荀彧微然一笑:“这个人选我早已引荐给曹公了。”
“谁?”
“就是杜畿啊!”
“杜伯侯……”曹操真有些舍不得。那杜畿很被看重,虽然才进幕府几个月,论恩宠却超过了所有的掾属。曹操很重视京师舆论,而先前任命的赵达、卢洪等校事人品猥琐遭人唾恨,所以又设司直一职,作为司空下属专门监察朝廷百官,命杜畿充任了这一职位;此后没过多久就转任护羌校尉,跻身朝廷大员;曹操驻军西平之际,又升县为郡,让杜畿领西平太守监察诸军——数月之间连升三级,自幕府建立以来,还没有一个掾属蹿升这么快。
“就是他!”荀彧连连点头,“此人勇可当大难,智可应猝变,又是京兆人士,熟悉民情人脉广博,镇守河东非他莫属。”
“好吧,让杜畿当河东太守,召王邑速速入朝不可抗命。”说罢曹操顿了一会儿,似乎漫不经心地问,“令君是不是对老夫设立司直官有什么意见啊?”
又是校事又是司直,搞得许都百官缄口不言,荀彧怎能没意见?可他也不好当面批驳,只委婉道:“当年孝武皇帝雄才大略,只因重用江充那等挑拨是非的小人,才落得太子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