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反而豁达地笑了“痴儿,我都八十多了,要是不老,不就成妖怪了吗?”
这时,刘菡雯和曹勇走了过来。
“大厨哥,我是菡雯。”
“菡雯妹子”
曹勇连忙说“爸,这里是通道口,咱们先让到旁边去吧。”
到了大厅一角,大家互相介绍。
“刘老师,这是承哥的妻子姜秀萍,这是他的孙子孙大海。”
刘老师拉着孙大海的手,仔细端详着。
“真像呀,可惜了阿承。”
“孙承哥哥……”刘菡雯抱住奶奶姜秀萍,哭了起来。
孙承和曹大厨于1937年离开首都,去参加革命,那时刘汗青还小,才4岁,印象可能不深。
而他姐姐刘菡雯却已经在小院生活了11年。虽然刘菡雯大部分时间都是住校,但她每逢假期,最期待的就是回到小院,陪金爷爷聊天,和孙承哥哥做游戏,吃大厨哥哥做的好吃的。
可以说,她的整个童年都是在孙承和曹大厨的陪伴下度过的,和孙承、曹大厨的感情非常深。
刘菡雯一哭,姜秀萍和郑子芸也哭了出来。刘老师想起昔日承欢膝下的少年,脸上也不禁挂上了浑浊的泪水。
鲁奶奶连忙从随身的包里拿出药,喂刘老师吃下。
曹勇正在后面,陪推着行李车最后出来的刘阳夫妇说话,看到这样的情况,连忙过来开解。
“刘老师,爸,今天咱们三家能重逢在一起,是件高兴的事,大家都别伤心难过了,先回家再说吧。刘老师,您老可要注意身体呀,不能太过激动的。”
大家出到海运大厦外,登上郑子微租来的二十座的中巴,回到了巴富花园。
郑子芸和姜秀萍带着他们上楼,先去安顿行李,简单洗漱。曹大厨和孙大海则是直接到五楼,给大家做接风宴。
今天正好赶上菜馆的休息日,大家知道刘老师一家今天到香江,所以在今明两个休息日,没有邀请客人,都是家里人在一起吃饭说话。
曹大厨自打十岁开始,就拜师学厨,从那时起,家里的饭菜自然都是由他来掌勺,刘老师的口味和习惯,曹大厨当然是门清。
上车饺子,下车面。
今天是接风,主食自然是面条。
炸酱面,茄子汆面,芝麻酱凉面,这三种首都夏天的面食吃法,应该能让刘老师满意。
孙大海也现学现卖,做了猪杂汤云吞面和鲜虾云吞面。两种汤头和云吞,都是孙大海自己做的,竹升面则是昨天约好了,由秦天上午亲自做出来,在刚才孙大海去接人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