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有产业工人,有大学教授……
模型研发小组的目的只有一个,尽最大可能还原电影里的那些模型。
会议室中,张辰将幻灯片一张张投出来:“我要的是重工业风格,所有的机械都要有符合这个特点,强壮,粗糙,不够精巧,必须一眼看上去就让人感觉很结实的那种……”
关于苏式审美,张辰已经说过太多,这是整部影片的基调,一切的一切都以它为基础。
张辰边说边指着墙上的幻灯片介绍:“这是我预想中的机甲驾驶室的概念图,采用类似液压传动的方式,双人驾驶,我的要求是必须要真实,必须要有震动感,要能感觉到力回馈。
驾驶员驾驶的是一两千吨的大家伙,没一下的动作,操作起来都并不轻松,另外就是中美俄三个国家的驾驶舱最好有各自的特点……”
张辰说着自己的要求,下面的人有的皱着眉头沉思,有的则时不时在本子上写着什么。
“这样的东西能制作出来吗?”张辰最后问出这个问题。
虽然对国内的动手能力很自信,但张辰的认知都是基于后世的记忆,现在毕竟是06年……
“等一下,我们需要商量一下~”
小组里的几人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表示他们需要先内部沟通一下。
随即几人也不避着他们就开始讨论起各种可行性。
说不上争论,但的确有意见相左的时候,不过他们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达成共识后众人才重新回到刚才的位置。
“你要的是重工业风格,那我们就尽量减少电路化的东西,功能都采用开关或者插头的方式来呈现……”
“驾驶舱如果想要完全表现真实,那最好的方案就是造一个真的,让他真的能动起来。
并且我建议将他的底座也整体做成一个液压装置,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模拟机甲在战斗过程中驾驶室的颠簸和摇晃。”
“但人员的贴身装甲,我建议还是做的精巧一些,毕竟是链接神经元的,而且你说过,突破这个技术的是美国人~”
张辰听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建议,转眼间已经有了个雏形。
原来他们刚才商量的不是行不行的问题,而是怎么行的问题。
实现从一开始就不是难题。
“既然没有难度,能不能先做一版出来,看看是什么样子?”
概念图终归是概念图,里面的结构在实际建造过程中未必能一比一还原。
最终形态还是要以实物为主,只要总体风格是相近的就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