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锅巴,吃起来却有些苦涩,还带有一股炭灰味。
幸亏他回来及时,不然这一大壶面包粥可就做成面包糊了。
草草尝了几口,发觉太烫,陈舟只好将铁壶放在一旁等待晾凉。
时候还早,雨尚在下,他不敢睡觉,把矮凳移到床尾,背靠木箱,守着火堆看起书来。
门依旧敞着一道缝。
一方面是因为陈舟想要看到降水的强弱情况。
另一方面,他担心帐篷内密封得太好,烧炭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不知不觉间要了他的小命。
孤岛上可没有左邻右舍,一旦缺氧严重,使他意识模糊,他根本没有能力逃生。
独自一人,忽略任何细节都有可能是致命的。
把火药桶搬离营地同样是因为陈舟惧怕小概率事件。
半坡上尽是树木,火药桶放在营地中,万一被雷电劈中,整个营地都要被炸上天。
放在远处,即使发生这种几乎不可能的巧合,顶多也就是损失一桶火药。
只有一个人,几杆枪,28年消耗不了多少火药,哪怕所有火药全部爆炸,也不会过多地影响生活。
陈舟很清楚这点,所以他不愿意冒险。
翻动着书籍,他一段一段地详细品读着,补充着遗忘掉的细节。
随着向后阅读,他发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记忆误差——地震。
在陈舟的印象里,鲁滨逊登岛后没多久,便发生了一起大地震,差点把鲁滨逊活埋在他挖掘的山洞中。
那场地震吓破了鲁滨逊的胆,将他逼出了山洞,被迫在外面围墙下住了好几天帐篷。
担心时间不够,挖掘山洞地穴做不好承重,被地震摧毁,陈舟规划新庇护所时下意识地排除掉了这两个选项。
可现在一看,地震竟然不是他印象中那样发生在登岛后一个月,而是发生于第二年四月十七。
即使鲁滨逊记录的日期并不准确,他也有一个多季度的时间用于修建庇护所并做好准备工作。
时间如此充裕的前提下,山洞和半地下结构房屋都成了最佳的选择,只要提前做好承重以及防震准备即可。
如果还不放心,大可在四月十号前后搬出去躲避,地震过后再回去住。
除地震之外,陈舟还发现此处土著的食人仪式并非毫无章法,而是有迹可循的。
鲁滨逊第一次亲眼观察到土著吃人是在登岛后第二十三年的十二月份。
当时土著们乘坐独木舟登上岛屿西北角的沙滩上,在那里举办了食人盛宴。
两年后,也就是登岛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