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南华早报等多家中英文报纸,都开始大力报导旱灾的事情。
很多居民,为了能够查到附近哪里有水,也都是买了不少报纸,因为除了长兴集团,港府、自来水公司也在很多地方有采水点,这些位置附近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了,只是经常性的没水,所以也需要通过报纸来知晓一些事情。
这反而促进了各家报社的销量。
长兴大厦:
秦志业一大早就来到了这里,等杨文东来后,便单独汇报道:“杨生,东方日报这段时间的销量,突破3万了。”
杨文东问:“是因为各地缺水导致的?”
“对,我们报社有着各地详细的储水情况及放水消息,现在很多人买东方日报,就是为了找这方面的消息。”秦志业点点头说道。
杨文东道:“嗯,那也好,算是各取所需了,不过就算很多人是因为查探水而买我们的报纸,其他内容质量方面也不能松懈,要保证旱灾过了后,这些人能够彻底留下来,继续成为我们的客户。”
长兴航运如今已经是香港去往内地运水的主力,加上与港府及自来水公司的关系好,本身也有水站,自然对很多事情都很清楚了。
而无论是港府还是其他的放水点,也都是需要传媒来宣传的,不然居民们一团乱的找水,反而更容易出问题。
因此,东方日报就借着这个机会,销量迅速大涨。
“明白,这段时间,我们仍然还在重点抓内容,特别是各地缺水的情况,也在给港府施压解决很多地方的缺水问题。”秦志业又说道。
杨文东点点头:“嗯,靠着我们,也的确不可能帮得了太多了。”
香港虽然只是一座城市,但里面也有300万人,杨文东就算已经是香港的顶级富豪之一,但能够帮助的,也只能是一小部分,比如自己的员工或者寮屋的人。
其他地方,其实都属于与自来水公司或者与港府的合作,没有他,港府也会做这些事;
只是因为杨文东知晓未来,很早就看重缺水这件事,所以早做准备,可以更早更方便的完成供水的基建以及运输问题。
而这些地方之外,其实还是有很多人陷入缺水问题,需要港府来解决问题,甚至连港府都可能能力有限。秦志业则说道:“杨生,您做的已经够多的了,现在很多媒体对您的评价是非常高,包括一些英文媒体。”
“嗯,算是我个人的好处了。”杨文东笑了笑。
自古以来,能够缓解饥荒与旱灾的人,都是被人尊重的。
秦志业又道:“我这边已经安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