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张廷范
开平元年七月十六,拂晓。
罗城待漏院,大梁朝官正等候在这里。
嘉福殿内有一座滴水钟。液流尽后,通事舍人萧颀点点头,于是武士开启宫门,众臣在御史的率领下走进甬道,一一接受监门校尉史太的检查。
已从霸府外勤狗腿子晋升开封府尹的张廷范眉头皱成一团。
通事舍人只是中书省的谒者官,核对常朝时辰这是萧颀的事?
还有,让御史走在宰相前头率领百官又是什么操作。秦汉以降,都是丞相、太尉、平章事、御史大夫领衔,何时轮到三院御史了?简直荒唐!
更可恶的是,史太验门籍,居然放任武夫嘻嘻哈哈的在大臣腋窝、裤裆里乱摸,还有的人更是对着大臣呼来喝去,推推搡搡。
谁教你们的外办?外办是这么执行的?
还当是以前的幕府啊,已是公卿将相的文武不要脸面吗。
史太这么粗鲁,凭什么当监门尉。
李振、敬翔制定的什么礼仪……照着前朝抄都抄不像,搞得大梁跟沐猴而冠的楚人一样,难怪屡试不中。外办弄成这副德行,到底是圣人无知,还是道德的沦丧、世风的扭曲?又或者说,归根结底是圣人极其防备、轻视、猜忌下属,所以行此羞辱之举?
张廷范有点难绷,强忍着恶心,被卫士推来转去。
礼崩乐坏!
堂堂京兆尹,古代秩比两千石的重臣。即使现在也是三品紫衣,在大梁上朝却几乎被当成罪犯、刺客来严格盘搜,这耻辱可不是一般地深!前唐以来,圣人与公卿坐而论道,时宰见帝不奏名,亲王见宰拜礼。何曾这么下贱过?张廷范一张脸憋得通红。
大伙又不是你朱家的奴材、家僮,让群臣在场合上如此难堪,觉得很有意思是吗。
大梁就这?
还不如大燕安禄山对手下人够意思。
再想到朱温设计的崇政使与宣徽使合署办公,两省主官及尚书诸司郎中同房议政,张廷范突然就觉得圣人是在过家家,朝廷就是个不伦不类的草台班子。礼仪职官这种事,不懂不要紧,可以刘随萧何、叔孙通嘛。钱请十几个老进士养着,能几个钱?
一个完备系统的制度的重要性,张廷范明白,李振之辈虽然成事不足,但也在尽全力试图去弄好,就朱圣这傻子左耳进右耳出,不过张廷范相信,朱圣很快就会意识到了。
规定是规定,实际上,非朔望、元旦、冬至、二圣诞辰、立后,日理万机的京兆尹一般不来浪费时间的,罚款就罚款,长安那边因为经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