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甫麟开了眼界。不是觉得残忍,李逆的做法比起某些人的剜心、坑杀、火烧、肢解…堪称善信。让他不明白的也是他这些天在思考的,是李逆这么大费周折的意图。
坐牢期间他也跟狱卒聊过,李逆带兵与正常的节度使并无二致,但如此折辱犯罪的军人到底为了什么?有甚好处?他想试着弄清楚,回去禀报帝后,以后在大梁也执行《制管教恶人法》。
无它,有用,比“跋队斩”高明太多。虽然暂时总结不出来高明在哪里,但皇甫麟相信,只要他把本末记叙清楚呈上去,朝堂诸公必能洞悉其利。
唉!
这世道,非要把人驯成畜生,人方能当人。
问题也来了。
今李逆麾下是宁可接受国法军纪的处理也不敢冒着当恶人的风险造反,本能地排斥、抗拒作乱。除非李逆犯下非常混账的错误辟如不发赏赐…
这就很恼火。武夫不跋扈,愿意根据李逆订的规矩把言行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军队不造反,得和李逆打到什么时候?
不过也别得意。
这天下,不是杀一个朱温就有用的。
你没在藩镇待过,不懂。军人求的是超然百姓的富贵、尊严,是游离宪律的特权,是感到被蔑视就要杀官而无罪的快意,是土地、荣耀、身份、家产传付子孙;绝大部分武士就是一个个的小皇帝。不把这些人连根拔起,即便中兴也维持不了几代。而去掉土团杂鱼以及趁着黄巢草贼摇身一变的土鸡瓦狗,全国的衙内、将门家族,五万户有吧。
李逆还能把他们都贬为恶人?
就算能,得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听闻李逆好色成性,夜御十女而气不缀。这么挞伐下去,活过四十已谓高寿。待此人一死,就热闹了。大将作乱、郡国叛乱、农民起事、虏入侵、外戚干政、诸子争位、妃嫔相残、中官复炽、权臣当道……搞不好,“奋六世之余烈而十五年速亡”也大有可能。
没人敢断言未来,也没任何皇帝敢自诩“万代功业既成。”
这虽是皇甫麟的气话,但真还让他说了个大概。被广泛军人所拥护的割据、特权思想才是关键。
从中唐开始,削藩和打压武夫就是时代核心急务。不但朝廷公卿和皇帝搜肠刮肚,节度使自己也恨得牙痒痒。
搞得严厉的,如宰相张弘靖出镇范阳,教导幽州军:“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劝大伙学习。又革除弊政,拒绝武夫的无理要求,结果——“军中以意气自负,深恨之!”将张弘靖逮捕,下狱。凡是向着张弘靖的将官,皆坐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