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殷也塞了钱:十七车新茶,三千套武士春衣。
什么叫虚应故事?这就是。但想想,不能苛刻小马儿。这群讨口子从蔡州打到洛阳,从河南杀到江表,又从广陵流浪到长沙,才安家不久,加上湖南也乱了好几年,大概确实不宽裕。
“且用餐。”当赵若昭提醒到,圣人默默放下公文。赵若昭握着银刀,把煮好的羊肉切成均匀小块,撒上胡椒盐粒,然后刀一竖贴着案,用手轻遮笼按,徐徐赶进蓝绿驼白四彩圆盘。
盛好后,将其与粟粥、汤饼、曲柄玉执壶、奶樽、鎏金杯…依次摆拿在圣人面前的漆檈。
她略熟了皇帝的脾性。较为柔存,性格稳定,动作轻和爱惜…与传闻中杀人如麻青面獠牙的“独夫”形象不符。但极度缺乏安全感,半夜听到室外异响,前一息还在打呼噜,后一息就披头散发地在背后悄然坐起,一晚上能如是惊醒九次。这样的孤寡人,其实最容易亲近。在肉欲之外对他好些,多点心思,像另一个赵妃那样,最终还是可以融情齐体的。
一切布置整齐后,沃盥毕,赵若昭在对面坐下:“君幸食。”
点点头,刚拿起餐具,目光接触之际,圣人忽然想到什么:“你吃过人没有?”你不要给我哇哇叫!
“该吃就吃。”赵若昭云淡风轻的说了一句。
那到底是吃过还没吃过?
“君幸食。”再问,赵若昭就眸光下视变回了之前的严肃,不言语了。
圣人还想边吃边聊,打听些关于山东诸将的消息,结果才张嘴就被赵若昭举起手掌:“上之教矣,欲民斯效;王者见重威仪。”
圣人:……
于是就这么一板一眼的吃着饭,只有箸勺樽杯盘偶尔磕碰的微音。中间赵若昭又叫来乐工,令奏用于“天子以饭”的《休和律》,要求皇帝按制度根据相应的音调进食。搞得圣人如坐针毡,好像有蚂蚁在身上爬。
完咯,被拿捏住喽。
也难怪明君少,历代都免不得礼崩乐坏。礼太多,礼太重,完全忽略了人性,连被保护被维系的核心对象——天子自己都受不了。这礼,如何不崩坏?
他懂得汉朝皇帝清醒而绝望的感慨了:“夏人教以忠,其失野……周人教以文,其失薄,莫如忠。继周尚黑,制与夏同。三者如顺连环,周而复始,穷则反本。”
是不是该召集群臣与各地大儒、学者来一场关于修正意识形态的大会了?
顺带对一些争论已久的问题盖棺定论,考察下服从性。
比如时下吵得最凶的:天子,到底是兵强马壮者为之,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