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议庙(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诉求和上限、底线。
君臣在诉求驱动下,在彼此容忍的范围内互相试探拿捏博弈、妥协交换,就是政治及其艺术和肮脏丑恶所在。所以理想主义者在进入政坛见识了真面目之后,往往承受不了现实。
三代以来,君臣之斗就没停过。先秦、汉魏流行的是“垂拱而治”但随着国家统治的精细化、专业化和专制、集权、官僚政治的强化,其对皇帝能力、精力的要求也日益抬涨。
在这种背景和趋势下,皇帝政治素养不到家,是不可能大权在握也斗不过朝廷的。
什么叫政治素养?说白了就是智商、情商、脸皮、文化、眼界、性格、阅历、歹毒、融入力、记忆力、学习力………这一系列特征的复合,也就是能力。
这种能力体现在哪?比如在晚唐五代和武夫斗,你得先是杀材。在封建王朝和士人、官僚斗,你得比士人更士人,更官僚。
唐宪宗、乾隆就是两个典型的皇帝版超级官僚。前者精彩而险恶的奋斗过程证明了帝国兴衰取决皇帝个人能力。后者在北京遥控各种战争,能独自通过比对各层级的大量奏书洞察出战况详情、被漏掉被隐瞒的种种信息。这就很恐怖。几个人敢敷衍他?
做不到?那你就没能力,不具备五代皇帝、皇帝的能力。武夫不会拥护一个娘娘腔、懦夫、圣母婊。多数士人不会忠诚、敬畏一个蠢货,帝国不会在一个庸主手上伟大。
再比如国朝大多数先主在礼乐祀法事务上习惯谁吵赢了就听谁的,就反映了他们在经学、打嘴炮各方面的严重缺陷。这些事,你不懂也行,但礼崩乐坏了也别喊冤。
如果是皇考,即使他手腕再了得,议庙也推行不下去,因为他不懂,三两个人就可以把他辩倒。
别说他,李二也吃过瘪。某年兴致冲冲想搞文化建设,下令在全国行二十二贤者释奠,结果被驳回打脸——“兹事在臣下,理不合专。”你不懂就别瞎逼逼。堂上何人,指点本官!
但显然,圣人不是皇考、穆宗那种糊涂虫,也不是瘸子李二。
他哪能容忍万事被人牵着鼻子走?
穿越以来除了苦修武功军事,更是恶补文化外语。就是舞蹈女红也练到了让后宫汗颜的段位。反正全面发展,力求高位高能。如今穿越界很多人只重视种田、打仗、权术,却忽视了综合素质,这不美。当然,李某对此甘之如饴。原因简单。
知识改变命运,智商的阶级永存。
正如赵宝莲这些围观者的预料,被圣人一番再次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