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由县育种基地接手,试验田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
田炳义生产队培育的【yx-032】稻种也卖了出去,收获不菲,具体的数字方唯就不太清楚了。
一年当中最繁忙的阶段过去了,大家又闲了下来。
郑虎来问方唯,是不是把大队的口粮给发了?还有就是按照什么标准发放。
“二队按照平均每人700斤稻谷发放口粮,其他的生产队按照平均每人560斤稻谷发放。”
口粮依然按照系数发放,合计发放口粮116.76万斤。
队里还剩下183.24万斤稻谷,暂时归入了库存。
第二天上午,王松林等瑶寨的骨干赶到了下塘大队。方唯召集大队干部一起和对方开了一个会。
“如今瑶寨急需重新修路,要不然咱们的竹器厂就会面临原材料短缺的窘境。
当然这件事说到底是寨里的事情,我希望下塘大队能提供援助。援助本身肯定不是无偿的,具体细节大家商量。”
方唯作为下塘大队的支书,以及瑶寨暗中的话事人,才有能力把双方拉到一起。
但这件事不能强迫,必须要双方谈妥才行。
“三哥,瑶寨作为县育种基地的材料提供者,县里也应该有所支持。我想,王队长应该和县里要修路的材料。”
郑虎没有提援助瑶寨的报酬问题,而是提了另外一个建议。
王松林记下了这件事,打算回头就去和育种基地的主任谈一谈。
“都是兄弟大队,队里可以不要报酬,寨子能不能给参加工程的社员和知青发放一些补贴?这样的话,大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刘会计提出了一个方案,然后就和王松林探讨了起来。
方唯自始至终没发表意见,对他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偏袒谁都不好,还不如让他们自己谈。
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会给与参加修路的社员们知青,每人每天发放1块钱的补贴。
反正利用农闲去帮忙,还有一些收入,估计大家都不会反对。
“这个方案不错,虎子,你回头和各队说一下,要是大部分人同意,就这么干。”
方唯最后一锤定音,后面的事情就交给郑虎去落实。
郑虎二话不说就把各队队长喊了过来,把事情一说,大家都很支持。不管是看在支书的面子上,还是看在补贴的面子上,这事就定了下来。
王松林去找了育种基地、公社和县里,武耀阳大笔一挥,给瑶寨调拨了一批修路材料,同时还支援了几名技术人员和施工组织人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