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尚有些疑惑地望着他。
……
认爹事件暂且告一段落,留待进一步发展。
翌日,会稽城中有一处谢氏隶属的山水公馆悄然易主。
一批工艺精湛的匠人被层层选拔出来,进入公馆中,开始生产第一批名士专属的对应发簪,以供未来投票使用。
“现在要首先颁发出一个比较荒谬的排名来吸引眼球”,曹雪芹拿出了他的小本本,“我们将桓温设为「东晋十二美」,不对,「当世十二美」正册的第一名……”
沈约以手覆额,似是觉得那画面太美不能直视:“就这样吧,那第二名呢?”
“选个和桓温有关系的”,李白静坐在亭边的朔风凛凛中,摆弄着一缕低垂在身前的花枝,“不若选名士殷浩,桓温的竹马。”
沈约听到竹马二字,眉峰便不受控制地颤了颤,只因他立即想到了一个竹马,那就是李白的《长干行》。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要命,他感觉以后完全都无法直视殷浩和桓温了。
殷浩是个年少成名、风度翩翩的小英才,这一年,他应会稽王司马昱之邀,结束了长达十年的隐居,出山赴任扬州刺史,正是为了和担任荆州刺史的桓温互相挟制,分庭抗礼。
在此后的半生之中,他一直在和宿敌桓温厮杀不休。
主要是他单方面针对桓温,桓温对他则以轻蔑居多,觉得他是个漂亮蠢货,和自己绝非一路人。
殷浩小时候和桓温一起骑竹马,桓温骑了一会就觉得无聊,不愿再继续,他就把竹马带回家自己玩,因此深受桓温鄙视。
桓温灭蜀建功之后,殷浩志大才疏,欲效仿他进行北伐建功立业,结果惨败,七万大军死伤殆尽,因此被贬为庶人。
后来又过几年,桓温又想起了他,准备让他复官尚书令。
殷浩收到他的来信,那是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对此务必重视,反反复复写了几十遍回信,结果最后错发了一张空白信函出去。
桓温大怒,以为他看不起自己,从此断绝。
李白在这一刻,似乎也想到了同一句自己的诗,却毫不在意,潇洒地一挥衣袖道:“这般正好增加话题,就将殷浩放在第二名。”
如今殷浩已经出山了,与桓温形成剑拔弩张之势,互相颉颃,这个榜单的发布正好可以将相关势力都动员起来投票。
曹雪芹在榜单第二名上记下一笔,又道:“第三名是……”
“会稽王司马昱”,李白沉思着说,这也是一位和桓温关系匪浅的大冤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