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想要为自己讨回公道,想好接下来要怎么做,并且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安排好一切。
其实县学这边,除了早就知情的夫子们,甲等堂廪生是不知情的。
他们脸上也写满诧异。
你在什么位置,就会共情什么人。
方才他们共情纪元,是因为纪元无辜受害。
现在本能共情李秀才,自然因为,大家都是秀才身份。
好在大多数人立刻反应过来,李耀众罪有应得,他们只要不做这样的恶事,就不会被剥夺功名。
看着他们的表情,就知道教谕方才说得很有道理。
王勃说,浇风易渐,淳化难归。
意思是轻浮风气刚刚开始,就要防微杜渐,不然等大宋发展起来,淳朴的习惯就会很难恢复。
而且还说,这是给正荣县生员做表率,警示他们士气之风不可废。
教谕不仅是给纪元找公道,同样要用这件事,正正本地风气。
教谕是本地教育局局长,这确实是他的职责范围。
“不行!”
“他是秀才!是官身!官身怎么能剥夺!”
“他犯了大错,以他的行径,还能做生员?”
“被小人蒙蔽也是错?你们是不是矫枉过正了!”
正反方彻底吵起来。
但这次,明明占理的正方气势弱了些。
因为廪生秀才们大多数人到底受影响,一想到自己同位置同阶级的人要被剥夺官身,他们若摇旗呐喊,似乎有些不对。
反方那边小吏基本都是秀才,自然大声申辩,同时也很心虚。
他们有的人做了不少事,都比李耀众严重多了。
如果李耀众会被剥夺秀才功名,那他们呢?
此时已经不是在为李耀众摇旗鼓劲,也不是在为主子“争面子”。
是在为自己以后的安危着想。
第二回合,竟然是反方赢。
他们在竭尽全力保住李耀众的官身,也是在保住自己未来的官身。
第一回合,辩论错的大小。
第二回合,辩论如何惩罚。
聂县令看着下面人争吵不休,想到最近正荣县的事,拍了拍桌子,开口道:“但只罚俸银,确实不够。”
“正荣县县城读书风气不易得,若不维护,就是本官的错失。”
“如今天齐国许多府城,许多士人风气散漫,竞奢竞骄,柔媚卑逊。正荣县反而有清正之风,须要维护。”
这些话的意思就是,罚点钱肯定不行。
他知道其他地方许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