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怎么了,种田才是万物根本!
他们试验田都标注到五十多号了。
以后说不定还有五十多代。
总之,他们会一直种下去。
纪元看着,对刘同知道:“只要有他们在,宁安州就会安稳。”
以后的宁安州,不在于他,也不在于任何某个单一的人。
只在此地的稻种,在此地的百姓,此地的农人。
刘同知则道:“不用安慰下官。”
“您确定什么时候走了吗?”
“下一个任期会去哪?”
纪元并不知道。
他可以提前选。
但他准备回京城再说。
一般来说,有两个选择,他把自己想去的地方告诉李首辅,李首辅帮他处理好调令的,到时候直接从这个任地去往另一个任地。
期间不用回京城,对官员来说很是方便。
但纪元准备回去一趟。
可能,还会回来?
不一定是宁安州。
但可能会回来滇州府某个地方。
不过谁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变故。
刘同知叹口气,他还是发愁啊。
也就是宁安州百姓们还不知道这回事,等他们知道了,只怕要闹翻天。
其实不光本地官员们关注这件事,就连附近几个州府都在打听。
纪元虽然在宁安州当知州,但对他们周围都有影响,还是积极正面的影响。
武新府跟滇州城那边,一边担心纪元一走,橡胶作坊还会有变故。
另一边则是别的心思。
纪元如果不排斥滇州府的话,要不要到他们那做事?
直接做个府衙的同知,绝对也是高升。
宁安州的百姓都不知道,他们的知州大人任期还没到,已经被各方“预定”了。
如今宁安州百姓要面对的。
便是本地有史以来,第一次夏税。
此次夏税,收的是人头税。
等到秋税的时候,要交的便是田税。
就在各家准备好银钱,粮食,布匹的时候。
本地的橡胶作坊,染布作坊忽然宣布。
本地一部分人的人头税,由他们来交。
当然了,必须是家里种田的。
准确来说,所有农户的人头税,这两方包圆。
程亦珊所在的印刷作坊在听说这件事后,也来凑了一份。
她们的印刷作坊刚刚开始盈利,但她明白其中的意思。
经商的,做买卖的,赚取大利润的,要自动让利。
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