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税不重,交给朝廷的税也不少,双方都满意,无可指责。
官员分工等问题亦是如此,挂着金曹的名号,干着商部的活儿;挂着督邮的名号,干着纪部的活儿,再正常不过。
我加个别称而已,对分工稍微进行了细化,又能有何问题?
而书院之事就更令这些士子破防了。
寒门也就罢了,什么时候农户之子也能读书为官了?
各地到处都是学院、书院,而且等级层次分明,显然已经自成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
对此,官府更有底气了。
我大汉本就推崇教育普及,儒家更是主张“不问出身,唯才是举”,这么做有错吗?
这些世家子弟顿时无语。
说是这么说,但实际你不能这么干啊!
推崇教育普及,鼓励私学诚然不假,但那是为这些泥腿子准备的吗?
私学可都是有钱且有读书人的世家家族才能开办的,而且就算是对外招生,来的起码也得是寒门子弟吧!
普通百姓,连束脩都供奉不起,大字不识几个,有何资格求学。
辽东官员表示,我们有钱,供得起百姓上学!
还有在辽东为官,怎么能不重视儒学?还要考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辽东官员表示,我们穷,养不起废物官吏!
反正这些官员都是走的朝廷正规渠道任命的,所谓的考核不过是“参考”,我们依旧是按照孝廉的标准选拔任命。
若是在中原,田泽和其治下的官员只怕会被骂的狗血淋头,遭到群起而攻之,甚至民怨四起。
但,这里是辽东!
论起理论,这些士子即便说得过地方官员,也会被一句“太守之令”堵得死死的。
你说你的,我干我的,能听进去一句算我输。
地方官员根本就不在乎他们,他们的薪俸升迁皆由田泽一手掌控,世家豪强对于他们可没有影响力。
想要闹事,他们却发现辽东的百姓懂得并不少,并不那么容易被忽悠。
有几个士子站在大街上,慷慨激昂地开始愤世嫉俗、抨击当地官府,结果没迎来任何的叫好声,当地百姓多数都是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们。
当他们说到田泽或者一些敏感之处时,便会有不明物体飞来,蒙住双眼,然后被百姓正义的围殴。
那混乱的场景,着实惨不忍睹。
不少辽东百姓在参与围殴后表示,舒服多了。他们脸上的满足和畅快,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风情。
辽东人本就性情勇猛好斗,以前打架斗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