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有余、征伐不足。既然如此,那冀州就不打了,先安心发育。如今我们有民众近两千万,先扩军至50万,再图后事。”
“诺!”程昱兴奋道。
但是心中却还是有些惋惜。若是主公魄力再大一点,直接扩军百万该有多好。
田泽自然清楚程昱的心思,可是辽东这些年发展的太快了。虽然在钱粮上的压力并不大,但是民心民力需要稳固,新落户的流民需要休养,东北平原需要开发。
五十万大军已经接近于陈宫等人的底线了。
而且军队的训练管理及后续的维护裁撤等,都是问题,不可能招募太多的兵力,一比四十的兵民比已经相对较高了。
更何况,军队过于庞大,也会带来诸多问题挑战,将领及指挥恐怕难以承载的住。
田泽和袁绍走的道路不同,袁绍能够不在意民生拉起数量众多的大军,那是因为袁绍走的是与世家大族深度合作的模式,目标只是一统天下。
汉末诸侯的发展模式各自都有所不同,但根本上都是在处理与世家的关系问题,大概可归类为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主要依靠世家的深度合作模式,代表势力是袁绍、刘表和孙权等。
优点是将世家的利益和自身深度捆绑,麾下势力能够迅速壮大而且治下相对稳定。
缺点便是世家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并不能完全服务于诸侯。顺风时内部容易扯后腿,逆风时容易放弃和投降,长期而言隐患太大。
因为世家考虑的不是诸侯能不能胜,而是自己能得到什么。
袁绍形势大好时,内部斗争极为激烈,导致任何决策都得深思熟虑、多方妥协,效率极为低下。刘表死去后,荆州毫无反抗的便尽数投降。
孙权在赤壁之战前同样险些如此,全靠周瑜逆天续命和瘟疫、天险等因素。后来对外扩张时,屡次攻打合肥不力,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治下世家不愿尽力,江东派和江北派的内部斗争。
长远来看,司马家的晋朝更是典型的反面案例。
第二种是适度联合世家,既拉拢又暗中打压限制的半合作模式,代表势力是前中期的曹操和部分时期的刘备。
优势是发展速度和治下稳定也相对较高,而且自身仍然保留相对较强的掌控力,决策效率和执行力相对较高。
缺点是操作难度大,对于诸侯自身的政治能力要求较高,而且在对付第一种模式时难以获得世家全力支持,也具备部分第一种模式的缺陷。曹操和袁绍作战时,麾下世家可没少想要投敌,但是好在兵权还在曹操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