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里就我一个人,回去也没饭吃。”苏誉淡淡的回答道。
“嗨,张楠,你家在哪儿呀?你还没跟我讲呢。”苏誉生怕这帮家伙打破砂锅问到底,赶忙把话题扯到张楠身上。
“我……我家在市里。”张楠有些支支吾吾地道。
“太棒啦,我家也在市里,我爸是市水电局的局长,我妈是市医院的医生。”郑文通兴高采烈地道。
“我和林燕家都在双龙县,我们可都是普通干部家庭哟。”王超笑嘻嘻地道。
“苏誉,瞧你这口吐莲花的,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呀?”林燕笑着问道。
只要不打听家里的情况,苏誉都特别乐意回答,笑眯眯地道:“我是长安交通大学经管专业毕业的。”
“哇,名牌大学呀,真让人羡慕!”王朝满脸羡慕地道。
“可不是嘛,当年填志愿的时候,只敢看看,根本不敢填,没想到今竟然碰到了一个如假包换的名校师兄,必须得多喝几杯。”郑文通乐呵地道。
“我是辽东大学法学系毕业的。”张楠知道下一个就该轮到自己了,便主动报上了家门。
“学法律也很棒啊,以后不定就是个美女大法官呢。”郑文通笑着道。
其实啊,有个问题一直让苏誉很是困惑,这几个人家都在外地呢,咋都来呼兰县人事局报到啦?这到底是咋分配过来的呢?
“文通,你们户口都不在这儿,咋能来呼兰县人事局报到呢?”苏誉琢磨了好一阵儿,终于把这个问题给问出口了。
苏誉这问题问得可真直接,几个人一下子都有点紧张,不约而同地看向了郑文通。
“这有啥嘛,其他县市没编制啦,你们呼兰县毕业生少,编制没用完,我们就被招进来咯。”郑文通大大咧咧地回答道。
“哼,你当我三岁的孩,本地毕业生托关系挤破头都难找一个编制。自己若不是父母的原因,估计也没戏。那群王鞍拿着呼兰县老百姓的福利,送外地朋友的人情。”
“那上班可太不方便了,一个月都回不了几次家。”苏誉若有所思地着。
“苏誉,你可真傻,谁会真在这儿上班呀,都是挂个名混个编制,过一两个月就调回本地啦。”见郑文通都把话明白了,王超也没啥顾忌了,笑着坦诚地道。
“啊…,还能这样作?”苏誉都有点懵了!
看到苏誉满脸惊讶,郑文通接着道:“要是我没猜错,咱们可都是干部家庭出来的,有些规矩你我心里都清楚。有句话得好,近水楼台先得月,其实啊,这对干部来也是一种福利,就叫资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