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5年,司马昭因病去世,其子司马炎继承大权。
正是司马昭执政期间,蜀汉灭亡。
蜀汉灭亡司马炎掌权后,统一下的最后一步,只剩消灭东吴了。
但在此之前,司马炎终于走出了取代大魏成立晋朝的一步。
公元266年,司马炎逼迫曹奂禅让,自己继承帝位,因其父亲司马昭被封为了晋王,封地在春秋时期晋国故地,所以建国号为晋。
晋朝由此建立。
而要到晋朝灭亡东吴的过程,得先东吴这些年来发生的变故。
公元229年,在石亭之战击败魏军之后,孙权终于称帝,建国号吴。
但之后因为孙权在立嗣问题上反复无常。
太子孙登早逝后,立孙和为太子。
可孙权后又格外宠爱鲁王孙霸,待遇基本与太子相当,使得孙霸渐有了夺嫡之意。
朝臣也分为太子、鲁王二党,互相攻讦。
这场“二宫之争”持续近十年,消耗了大量的政治资源,许多重臣卷入其郑
孙权的晚年终究是昏聩了。
不仅没有及早调停二宫之争,反而忽视长远影响,废黜孙和,赐死孙霸。
两个最有继承资格的子嗣都被孙权自绝了后路。
并且参与二宫之争的许多大臣都被牵连,或处死,或流放。
东吴政权被大规模清洗,为后续严重的政治混乱埋下祸根。
并改立年仅七岁的孙亮为太子。
这场严重的政治斗争起源于孙权,且孙权晚年沉迷享乐,不勤国事,导致后续新晋升的臣子争权夺利,贪污腐败,最终导致东吴开始极速衰落,且在最后被晋朝灭亡。
公元252年,孙权去世,孙亮继位。
因为孙权留下的祸根。
公元258年,孙亮被权臣孙綝。
孙亮在位期间一直在与权臣争夺权力,因不满权臣孙綝把持朝政,于是密谋诛杀他。
但消息走漏,孙綝废孙亮帝位,改立孙权第六子孙休为帝。
公元260年,年仅十八岁的孙亮被诬陷自杀。(另有法是被孙綝毒杀。)
孙休继位之后再一次密谋诛杀孙綝,这一次没有泄密,孙綝被杀。
孙休在位六年间励精图治,可仍然无法挽回多年来东吴内斗和权力更迭频繁带来的疲弊衰落形势。
而且孙休总计在位六年后便因病去世。
因儿子过于年幼,孙休立孙和之子孙皓继位。
执政初期孙皓还算能施行善政,后来却荒淫无度,沉迷酒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