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越被击败,晋惠帝被俘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较为有名的典故。
当时混战中晋惠帝受伤,随驾官员以及皇帝的侍从们抛弃晋惠帝四散奔逃。
唯有侍中嵇绍,以身护卫晋惠帝。
结果嵇绍被司马颖的军士按在马车前的直木上杀害,鲜血溅到了晋惠帝的龙袍上。
战事结束后,侍从要浣洗御衣,晋惠帝虽然愚笨,却也伤心地出:“此嵇侍中血,勿去。”
“嵇侍中血”被誉为忠臣义士的典范,但也被抨击为愚忠,在不同的朝代中,因帝王需要宣扬忠臣的目的,与文人自行的见解,评价不一。
之后并州刺史司马腾(司马越弟),联合异族乌桓、羯朱,以及幽州刺史王浚联兵攻破邺城,成都王司马颖与惠帝投奔洛阳,转赴长安。
公元305 年,东海王司马越又从山东起兵进攻关中,击败河间王司马颙。
公元306 年,司马越迎惠帝回洛阳,司马颖、司马颙相继为其所杀,大权落入司马越手郑
公元307年,司马衷突然去世,没有势力容易被操控的司马炽继位,大权为司马越掌握。
至此,八王之乱终于宣告结束。
(太混乱了,我搜索起资料来也极为痛苦,有些地方不够仔细大家见谅。)
从291年,贾南风联合楚王司马玮带兵入朝杀了杨骏,祸乱朝政开始算起,到307年司马越独揽大权终结,历时总计16年。
这场极为严重的藩王混战给晋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期间灾人祸不断,百姓因饥荒动乱死亡极多,人口锐减。
不仅是直接导致百姓死亡的影响,还有政治体系崩塌带来的秩序混乱、流民迁徙、各地豪强为求自保割据。
这些长远影响也是后续导致西晋灭亡的重要原因。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典故。
在晋朝大臣向晋惠帝禀报百姓饿殍遍野的消息时,晋惠帝却反问“何不食肉糜?”
翠故在后世广为流传,常用于讥讽常识性错误,或抨击某人某势力不知民间疾苦。
而在八王之乱期间,除了藩王混战之外,还有各异族在晋朝混乱虚弱之际,趁机开始侵中原并建立胡人政权。
其中以南匈奴、鲜卑、氐、羌、羯这五个异族为主。
但实际入侵中原的异族不止五个,五胡只是其中主要代表。
五胡乱华时代就此开启。
在如此局势下,西晋灭亡在即。
晋朝的百姓们也将在极端黑暗悲惨的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