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右路军总计有三万人左右,虽然此时有机会直接北上遁走甘南,但是左路军还在大草地中尚未汇合。
现下唯一办法就是速战速决吃掉敌前锋一个军9000人,借助松甘故道地势狭窄,死死卡住胡宗南大部无法有效突破,等候左路军汇合一同北出甘南。
松甘故道为森林河谷,大戒寺守备的一个营,其下有河流交汇截断晾路,唯有一座桥梁可供大军通校
且大戒寺内囤积有大量粮食。
不论是截断桥梁阻击敌先锋师九千人,获得对敌地形优势,还是让刚刚走出草地的红军们获得急需的食物补充,火速攻下大戒寺都是战略必需。
但是前期的战况发展并不如我军战略计划。
刚刚走出草地的红军们全都处在极限的饥饿状态,连行军都勉强。
更别一路从原始森林行军二十公里抵达大戒寺,并抵达后迅速突破火力强大有明暗堡的大戒寺防御。
攻势果然在大戒寺受阻,敌军虽然只有一个营约五百人,但归属胡宗南麾下精锐。
在敌军强大的火力和防御下,缺乏重火力的我军围攻部队伤亡惨重。
敌军先锋师49师师长,是黄埔一期生伍诚仁。
在面对大戒寺被围遭遇猛烈进攻时,他表现极为稳重,也极为了解红军野战的实力。
9000饶部队并未选择火速支援大戒寺。
而是派遣先锋部队搜索占据两侧山体,并派遣主力过河后占据河西高地,确保桥梁安全。
一切俱备后才开始派遣一个团约两千人支援大戒寺。
我军原计划被打破,已无法再先行攻取大戒寺,于是布置红三十军埋伏于上包座西侧原始森林中,预备伏击伍诚仁。
围攻大戒寺的红军被伍诚仁派遣的援军击退。
此时我军在心急如焚地等待伍诚仁进入伏击圈,伍诚仁却选择占据大戒寺河西山体后选择了停军休整。
我军求的是速战速决,一旦伍诚仁决定守备不出,等待胡宗南大军汇合后再一同进攻我军,那形势将对我军极为不利。
甚至有可能被重新打回大草原,那时本就消耗完所有粮食深陷饥饿的我军,在没有获取一点补给又重回大草原,注定会陷入真正的绝境。
但此时一个关键转折点改变了事态发展。
老蒋担心红右路军北上甘南逃跑,于是给胡宗南发电报命令:
繁饥疲之余,如我军能犯难急进,必可以以一当十,收效无比,希勿瞻顾,过惜兵力,失此千载难逢之机!
这封电报一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