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小说网

字:
关灯 护眼
逍遥小说网 >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 第257章 知行合一,王阳明

第257章 知行合一,王阳明

6年至1518年,王阳明奉命到赣南剿匪。

当时该地区匪患严重,持续三十多年始终不绝,王阳明一方面彻查通匪军官,镇压贼寇,从根本上打击官匪勾结;另一方面推行保甲制度,加强地方治安管理,仅用几个月就平定了匪乱。

公元1519年,宁王之乱爆发时,王阳明不顾个人安危,在没有得到朝廷正式诏令的情况下,果断起兵平叛,仅用三十多就生擒宁王。

公元1527年,王阳明前往广西征讨思恩田州以及断藤峡八寨的叛徒。

他采取招安与军事打击相结合的方式,很快平定了叛乱,还在当地兴办私学,加强教育,从根本上遏制百姓由民变纺问题。

一生建立诸多军功,且试图从根本上改变国家诸多弊病的王阳明,可见其对国家和百姓的赤诚之心。

可就是这样的忠臣,只因直言批评朱厚照的错误,便被廷杖四十后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正因为这些磨难和世道的败坏,他日夜思考为人在世最根本的至理。

在某宁静的夜里,他忽然顿悟,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即理不在外物,而在人心。

由此提出了王阳明自己对人生在世所谓追求的践行方式“致良知,知行合一”。

良知,是人之所以为饶基本道德与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

致良知,旨在人们即需要学习来明辨是非善恶,挖掘和澄清自己内心的良知。

亦要在面对各种事务和情境时,不断地去发现自己内心的良知,并且把这种良知运用到实际行为郑

知行合一则是对致良知的进一步诠释。

每一个人在生活与社会经历中,都会在心中形成自己的一套良知。

比如你知道孝顺父母是应该的;面对恶行时不能容忍理应挺身而出是应该的;国家危亡的背后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承受的严重后果时,该不该在自身安危与心中良知做出抉择。

这些都是具有基本良知的世人都知道的,这便是“知”。

而做与不做,便是只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而不付诸行动的俗人与圣饶根本区别,这便是“斜。

知行合一便是实现心中道德追求的最基本方法。

如果以良知结合中国历代以来对为饶评价,或许还可再做些许细分。

如明明有良知却不做,可称之为俗人;有良知,也会行良知,但也有对自身利弊和安危的思考会量力而行,则可称之为君子。

而所谓“君子不救,圣缺仁不让”,只此一句便可诠释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限定室友(1v2) 他的视线(西幻1v1) 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万国之国 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 完蛋!被困在百合黄游出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