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来会馆成为民宅,匾额等均毁之不存。)
崇祯帝为此亲自召见秦良玉,并为她赋诗四首表彰功劳。
其中一首诗为:“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但是此时的明朝早已是内忧外患,重病缠身。
皇太极刚刚退却,明朝内部的农民起义军又席卷了陕西、山西、河南、湖北多地。
公元1634年,兵力捉襟见肘的朝廷,又让秦良玉出兵平叛。
此时的秦良玉已经六十岁了,观遍此时整个明末时期,比她还要高龄且征战一生的名将屈指可数。
完全可以借由告老,固守一方安享晚年的秦良玉却没有推辞,而是毅然以六十岁高龄的女子之身再次披上战甲迎战叛军。
时年二月,张献忠攻陷夔州,秦良玉率军赶到,张献忠不战而走,秦良玉率军追击,与儿子马祥麟前后夹击,打败张献忠,使之退走湖广。
兵败的张献忠与李自成、高迎祥等军合兵一处,并在之后被围于车厢峡。
公元1634年六月,由于不熟悉地形,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数万人马,误入兴安车厢峡被明军围困。
督五省军事的兵部右侍郎陈奇瑜指挥明军将农民军围困七十多,当时正值雨季,阴雨连绵。
农民军的弓弦腐烂脱落,人困马乏,又断了粮食无处劫掠补给,每都有将士被饿死,形势十分危急。
李自成等农民军领袖决定诈降。
将各营抢掠得到的金银珠宝搜罗到一起,命人携带潜往明军营寨,重金贿赂陈奇瑜的左右亲信,再请他们代向陈奇瑜乞降。
陈奇瑜中计,认为农民军深陷绝境,必是真心归降,便轻率地接受了乞降之请。
并亲率将士到车厢峡现场接受农民军缴械投降,还向明廷开列了一份三万六千余饶受降名单,准备将几十个为首者就地正法,其余的胁从者皆赦免不问,遣散回原籍务农。
但是农民军在上缴武器时私藏了不少短刃,一出峡便不再听从官军节制,纷纷拔刃杀死押解他们的官兵,重新高举义旗。
之后农民军继续攻城掠地,局势更加危险,陈奇瑜也因亲率对敌,错失了剿灭农民军的大好良机被革职。
此后高迎祥趁明军内部哗变,西进攻占甘肃和陕西西部多地,之后明军平定内乱继续追击。
起义军又继续向东转移,攻占河南荥阳。
公元1635年,明廷派镇压兵变后的洪承畴出陕西,朱大典出山东,两面夹击流窜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