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
我大明开国至今,科举制已经颁行两百年有余,但承平日久下,科举取士取的已经都是家境殷实可供读书的富家子弟。
他们从为官那一起,便然有着为家族谋利的目的。
当下官员无论职位高低,都是这些有着共同目的的人时,必然会结党一体败坏朝纲!
弟登基为帝后,首要便是对六部、内阁、都察院、地方巡抚、军队武将等一众官员,用以上苍提及的忠臣良将提拔为亲信,并对这些高官和地方藩王重用锦衣卫以监察。
随后便是废除皇亲国戚、权贵官员的免税田亩,对富贾乡绅征以重税。
以此充盈国库财政,大办官造火器、冶铁,稳定朝政军权局势后,再要做的便是改革为兄所心忧的科举制。
定要像后世一般广开官学,要让穷苦百姓的子孙也能就学读书明大义。
辅以施行增发官员俸禄、重振都察院后,便能从他们之中提拔官吏以充忠良之血。
如此礼部之科举取士、吏部之升迁考功、户部之赋税铸钱、工部之营造、兵部之军务、刑部之司法都能渐渐重回清明执政。
如此才能保我大明朝纲稳固,无论弟将来要施行何种改革都能如臂使指。
更为要紧的,是人人都能明是非、知大义,不至蒙昧,便能人人皆行监察之权,下大贪腐枉法之行都将无所遁形,我大明国运便能永盛不衰。
此为为兄嘱托唯一要事,亦是为兄将死方才醒悟而不能为之最大憾事,万望弟能谨记……”
朱由检早已鼻涕眼泪糊了一脸,将头埋在兄长身边泣不成声道:“臣弟,谨记,在心。”
……
1935年9月,红军经历包座战役后,继续按计划北上向甘南地区进军。
从包座战役中获得补给的红军战士们脸色都已经有了些许血色。
红军一边嚼着缴获来的大饼,一边道:
“那个腐朽到骨子里的明朝,就像现在民国,那些喊着均田免赋的农民军们就像我们,所以我们最终也会胜利,对吗?”
连长:“从表象上来是的,明朝官商勾结,百姓饱受剥削,维护地主权贵阶级的反革命民国也是这样。
但明末的那些农民军却与我们有着本质区别。
他们虽然喊着均田免赋,但本质上建立的政权还是封建专制。
即便获得了暂时的胜利,但权力还是没有给予到百姓们的身上,权贵阶级依然存在。
只要还有阶级区别,百姓们在权贵们眼中就仍然只是生产工具,是牛马,百姓们的呼声左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