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上,雍正平定了青海、西藏叛乱,并出兵准噶尔以稳定西北边疆。
外交上,驱逐传教士至广州、澳门,重开闽粤海禁,允许沿海商船和南洋贸易往来。
维持与日本的经贸关系,对朝鲜实施恩威并济的外交政策。
文治武功也算是兼具,雍正的出现,给清朝延长寿命起到了关键作用。
公元1735年,在位十三年的雍正驾崩,终年五十八岁。
雍正的第四子弘历继位,时年二十五岁,庙号清高宗,年号乾隆。
乾隆也是清史中的明君,康熙、雍正、乾隆也常常被并称为“康雍乾”。
他自幼因为聪明伶俐被他的爷爷康熙喜爱,还曾被接到宫中培养。
雍正时期被封为和硕宝亲王,参与处理部分政务,积累了一定的政治经验。
乾隆初政时,以宽大为政,对雍正时期的一些政策进行调整,如释放部分因亏空被革职的官员等,同时也着手整顿吏治,严惩贪污腐败行为,展现出其治理国家的决心和能力。
《四库全书》也正是乾隆在位时期下令编纂的。
军事上,乾隆先后十次出兵边疆。
包括平定准噶尔部、大和卓叛乱,统一了山北路和南路,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统治。
征台湾,伐缅甸,两次平定廓尔喀入侵西藏,完善了对西藏的治理,使清朝疆域达到极盛。
疆域范围北起萨彦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东到库页岛,领土面积达到了辽阔的1316万平方公里。
乾隆也对自己的这十次用兵沾沾自喜,自称为“十全武功”,晚年时回顾自己一生征战,又自称为“十全老人”。
但是他的“十全武功”也有颇多水分。
比如两次平定准噶尔,都是因准噶尔内部混乱,兵力远少于清军,清军未遇激烈抵抗便获胜。
还有大和卓仅率1万人马造反,却与清军激战了长达两年,最后还是靠着兵力优势和后勤保障才获胜。
两次平定大金川时,金川地区人少地狭,但乾隆却耗时5年、花费7000万两军饷才将其平定。
征台湾时打的还是手无寸铁的农民军居多,就这还打了一年半,耗费白银800万。
打缅甸时就更搬不上台面了,甚至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获胜。
清缅战争前后四次交锋,历时长达七年,前三次被缅甸靠人数优势打的伤亡惨重,第四次增兵后也仅仅以平局收场。
清军虽迫使缅甸求和,但缅甸未履行进贡承诺。
只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