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归正题,三年后的1948年8月15日,美国扶持的李承晚集团成立“大韩民国”,一个月后金日成也在北朝鲜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鲜由此正式分裂为两个国家。
李承晚拒绝了金日成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建议,并喊出“北进统一”的口号。
而金日成自然也不会惯着他,积极筹备南下统一朝鲜。
从这一刻开始,朝鲜这个火药桶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美苏两国都不愿意为了一个朝鲜直接开战,代理人战争才是双方都能接受的选择,于是先后都从朝鲜撤军了。
既然已经确定了不可避免要打一场代理人战争,那么按理来北朝鲜背后的大国自然应该是苏联,可是苏联却不是这么想的,也不是这么做的。
苏联的想法是,让中国来代替自己打这场战争,因为在苏联的规划中这才是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案。
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原本国民党和苏联之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就作废了,新中国也不会容许继续履行一份侵犯国家主权的不平等条约。
而这对苏联影响最大的是,苏联失去了对中国的不冻港大连和中长铁路的使用权。
这是苏联通往太平洋唯一的不冻港。
对苏联来,只有拥有像大连一样处于东北亚核心位置的不冻港,才可使苏联的太平洋舰队在远东地区拥有更前沿、更具战略意义的基地。
便于其军舰进出太平洋,对美国、日本等国形成战略威慑,增强苏联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影响力。
同时在经济贸易和对周边国家的控制意义来也极为重要。
但是新中国废除了这条协议后,苏联再想拥有这样的不冻港,其构想出的战略办法便是借助朝鲜战争。
大致逻辑是,朝鲜战争如果北朝鲜赢了,那么给予巨大援助支持的老大哥苏联,想要从朝鲜获得不冻港自然是顺理成章的。
而要是打输了,从朝鲜人民军的实力来,能打输的唯一情况就是美国亲自下场出兵朝鲜半岛了。
那样东亚局势和中国东北部边疆地区就将面临巨大的军事威胁。
按照当时中苏新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媚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基于此条约,苏联一样借用中国的大连港口派驻海军协助中国抵御威胁。
届时请神容易送神难,苏联的这份计划也的确称得上是不败之计。
朝鲜战争爆发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