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也可以多家联合竞标。
竞标办法一公布,整个山西的商业圈都轰动了。
这可是商人们逆改命的机会,谁抓住了,就会像八大晋商一样富甲下。
于是整个山西的商业圈开始暗流涌动了,都想在这轮竞标中崭露头角。
三后,竞标结果出来了。
最高竞标价格三千万的有三家,两千五百万的有六家,两千万的有五家,一千八百万的有三家,一千五百万的一家。
光竞标一项,朱由检就收入3.6个亿,
竞标的这些人,前面九家,竟然有一半是八大晋商的旁支,关于这一点,朱由检不想计较。
朱由检看重这些家族的经商头脑和赋,是不是家族的分支和旁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人以后要忠于大明朝。
其实整个山西商业圈和晋商八大家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朱由检是不可能斩尽杀绝的。
对于这一点朱由检是心知肚明的。
对于控制这些贸易商,朱由检有自己的办法。
除了占一成的干股,就是提供大明独家的商品经营资格。
这些商品包括朱由检从后世提供的白糖、精盐、味精、白酒、容器等商品。
这些商品在当时的大明属于稀缺物资,朱由检拿出来给这些贸易商经营绝对能赚大钱。
比如白酒,就算简单的二锅头,在当时没有一钱银子根本买不到。而在后世大量购买,成本不过五元钱。
味精,白糖在当时也是稀缺品,在现代价格也不过块八毛钱的价格。
如果弄到大明,这其中的利润之大,朱由检都不敢想象。
或者铁桶,塑料桶,脸盆,热水瓶这些东西,拿到大明来都有十倍的利润。
比如一个热水瓶吧,拿到大明要一两银子不过分吧。
实际上草原上长期寒冷,储存热水不易,这个热水瓶到了那里,晋商把他们卖出多少银子都有可能。
然而这些物资的批发权和批发价都掌握在朱由检的手里,根本就不怕这些晋商不听话。
商人重利,当大家利益一致的时候,就会团结在朱由检的周围。
就算有一个两个不听话,或者不善于经营的,朱由检还有一眨
边贸贸易商的资格施行淘汰制,十年一考核,施行末位淘汰制。
十年之后,哪一家经营业绩最差就淘汰谁,然后经营资格拿出来继续拍卖。
通过这些手段,朱由检牢牢的把晋商控制在手里。
朱由检考虑的很周到。
占晋商经营资本一成干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