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由于农机厂不但是县属企业改制的第一案,还曾经是全县职工人数最多的企业,下岗职工数量高达五百多人,兹事体大,所以县长非常重视,披挂上阵,亲自操盘农机厂的改制工作,县委书记也对这件事高度关注,率领全体县委常委参加邻二轮评审。
进入第二轮评审的方案有五个,除了王俊臣提到两个方案和宋超外,还有一个是温州私营企业主提出的,把农机厂改造成手工艺品制造厂的方案,另一个是河西本地企业提出的,利用农机厂的土地,开发建设高档住宅区的计划。
在王俊臣的运作下,怀抱一大摞劳动用工合同,最后一个出场的宋超,在简要介绍了自己的改制方案后,未等主持评审工作的县长大人提问,抢先把和修造厂五百多名下岗职工所签的劳动合同,分发给评审组每一位成员,和列席评审会的县委常委们参阅。
宋超拿给领导看的劳动合同,是内容相当规范的制式合同,上面记载的信息很详细,不但有劳动者的姓名、年龄、参加工作时间、家庭地址等个人资料,还有工作岗位、工种、基本工资数额、劳动保护的标准范围等内容,每份合同上都有劳动者本饶签字指印,加盖了农机厂的公章。
拿到合同的领导都知道,这些合同不可能是伪造的,其中任何一份都经得起核查。
宋超此招一出,让评审会现场出现了长达二十多分钟的沉寂。
且不论宋超的方案本身出不出彩,是否对县里主要领导的胃口,单单和农机厂的现承租者,合法合规签定了长期用工合同的五百多名下岗职工,便让现场每位县领导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如果宋超和他带领的租赁经营团队,不能成为农机厂改制的主体,这些劳动合同会变成一张废纸,其所承载的五百多名下岗职工的饭碗和对生活的希望,会成为泡影,这个结果该由谁来承担,谁又能承担得起?
这种情况,让主持评审会的,已经接受了民营企业主事成之后,好处大大的承诺的县长,不敢轻易开口了。
本来县长以为自己亲自操盘,在自己的副手,常务副县长兼企改工作领导组第一副组长的配合下,已经把农机厂改制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对把农机厂的土地交给私企老板,建设大型批发市场的方案稳操胜券,但面对宋超和农机厂全体职工签下的用工合同,县长顿时感觉到压力山大,害怕自己成为下岗职工群体眼中的罪魁祸首,成为其他县领导众矢之的的目标,没有胆量轻言否定宋超的改制方案。
评审会现场,职位最高的领导非县委书记莫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