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
朝堂之上,风声鹤唳。
众人皆知,自李世民携凌游拜谒太上皇之后,李渊便悄然移居弘义宫,并更名为大安宫,寓意着权力的平稳交接与国家的安宁。
凌游听闻此讯,并未过多惊讶,他深知,无论自己是否劝,李渊的退让都是时间问题。
只是,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意识到自己好像忘记向李世民讨要人手了,看来自己返回庄子之前还得进宫一次。
还未等凌游主动进宫,李世民已遣使驾临,宣其即刻入宫。
凌游随那传旨的太监,踏过青石铺就的宫道,直至庄严巍峨的太极殿前。
殿内,李世民的几位股肱之臣已恭候多时,见凌游步入,神色中并无丝毫讶异,反倒是多了几分期许。
凌游步伐稳健,上前躬身行礼,言语间谦逊而不失风骨:“子凌游,拜见诸位大人。”
长孙无忌轻抚须髯,笑言:“凌县子客气了,你可是陛下眼中的红人,何须多礼。”
凌游微微一笑,回应道:“长孙大人谬赞了,凌游不过一介微末,能得陛下垂青,皆是因着能为陛下分忧。诸位大人皆是长辈,凌游自当恭敬。”
杜如晦闻言,朗声笑道:“哈哈,好一个牙尖嘴利,却也心思缜密的子。”
正当此时,王德尖细的嗓音响起:“陛下驾到!”
李世民自内殿缓缓步出,龙行虎步间,尽显帝王威仪。
众人行罢礼数,各自落座。
李世民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关中之地,大旱肆虐,诸位可有良策以解民困?”
房玄龄率先奏道:“陛下,臣以为凌县子昔日所提以工代赈之法,此时仍可沿用。既可赈济灾民,又能兴修水利,一举两得。”
魏征点头附和:“臣亦以为然,且可借此契机,鼓励百姓自行掘井,既得朝廷救济,又解饮水之困。”
李世民闻言,转而望向凌游,问道:“凌游,你以为二位卿家所言如何?”
凌游沉吟片刻,答道:“陛下,房大人与魏大人之策皆具慧眼,然则执行之中尚有两难。其一,选派何人领赈灾之任,需慎之又慎;其二,关中既已大旱,掘井能否出水,实为未知。”
魏征闻言,挑眉问道:“凌县子既有疑虑,想必定有良策以解此难?”
凌游从容不迫,道:“魏大人所言极是,在下确有浅见。除掘井之外,尚可建造旱井,以备不时之需。至于旱井为何物,诸位若有兴趣,可往凌家庄一探究竟。再者,于河流近旁,我曾设计过一物,名曰水车,可引水至田,解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