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公瑾却摇头:“陛下,臣以为李大亮可能会将此物变卖,以济贫寒。”
李世民大笑:“卖与不卖,随他去吧。公瑾,你镇守代州,紧邻草原,对此番局势有何高见?”
张公瑾正色道:“陛下,臣以为,征伐突厥之时已至。理由有六:一者,颉利可汗暴虐无道,已失人心;二者,草原十八部中,多部欲脱离其掌控;三者,颉利与突利间裂痕已深;四者,连年雪灾,草原经济凋敝;五者,颉利亲疏不分,自毁长城;六者,中原流民散落草原,可为内应。此六者,皆为我军可乘之机。”
李世民闻言,目光炯炯,环视群臣:“公瑾之言,尔等以为如何?”
群臣皆点头称是,大殿之上,一片肃穆,只待子一声令下,风云变色,剑指草原。
随后便讨论起兵员征召之事。
朝堂之上,一位重臣振声提议,言及凡年满十八、体魄强健之青年,均应纳入军队,以壮国威。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顿时凝重。
魏征闻言,眉头微蹙,缓缓起身,其声沉稳而富有穿透力:“陛下,古有竭泽而渔之喻,虽得鱼于一时,然明年池空,再无鱼可捕。陛下英明,岂会行此杀鸡取卵之短视之策?”
李世民闻言,目光微敛,疑惑之色浮于面颊:“杀鸡取卵?爱卿此喻,何解?”
魏征从容答道:“陛下,按律,男子二十一岁方为成丁,应负国家之责。而今议及十八岁次男亦需征召,试想,家中长子、次子皆赴疆场,留下老弱妇孺,田畴荒芜,何人耕作?又何以支撑朝廷之租税与杂役?此乃顾此失彼,无异于杀鸡取卵,损及根本也。”
李世民闻言,若有所思,沉吟片刻,终展颜笑道:“玄成所言极是,朕险些失于短视。此事关乎民生国本,确需慎重。既如此,便暂且搁置此议,待日后再议。退朝吧。”
群臣闻言,纷纷躬身行礼,齐声道:“臣等告退!”随后,众人鱼贯而出,朝堂之上复归宁静。
李世民步入后殿,批阅奏章之余,心中仍盘旋着方才之议。
忽然他对着王德道:“王德,速去宣凌游来见。”
王德应声领命,身形轻盈地退出殿外,执行皇命而去。
殿内,只留下李世民一人,静思默想,似在权衡着更为深远的谋划。
凌游收到旨意后,便匆忙入宫,拜见李世民。
“凌游你子注意多,朕有一事困扰,不知当如何解决。”李世民面露愁容。
“陛下但无妨,微臣定当竭力相助。”凌游恭敬道。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