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命他亲率精锐,护送唐俭前往颉利营帐,与颉利共商和平大计。
“总管大人,此举恐怕不妥。”凌游轻声进言,眉宇间难掩忧虑之色。
李靖目光如炬,扫视一眼那金黄卷轴,沉声道:“陛下圣意已决,我等身为臣子,岂能轻言违抗?”
凌游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抹决绝:“大人,末将有一计,或可两全其美。我愿领一支精兵,暗中随行使团,待寻得颉利踪迹,大人可全力护持唐大人周全,而我则率队突袭,力求速战速决,既不失陛下和谈之愿,亦能除却边患。万一事后陛下问罪,末将愿一力承担。”
此言一出,李靖心中波澜起伏,良久,方缓缓点头:“也罢,便依你所言。只是,事后我恐怕要向老唐赔礼了。”
凌游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意:“大人放心,此事若能成,便是大功一件,唐大人定能体谅我等苦心。”言罢,他躬身一礼,转身欲校
“且慢!”李靖叫住他,语气中多了几分郑重,“此行凶险,务必心行事,保全自身,方能图谋后续。”
“遵命!”凌游高声应答,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随即大步流星而去,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风暴。
李靖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既是对未知战局的忧虑,也是对凌游胆识与智谋的认可。
而颉利可汗的营帐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复杂难言的神色。
他虽已接到执失思力的密信,却不得不强压下内心的屈辱与不甘,静待那来自大唐的使者,心中暗自誓约,他日必挥师南下,踏破长安,亲手摘下李世民的头颅,以雪今日之耻。
正当思绪万千之际,帐外传来护卫洪亮的声音,如同寒风中的一缕惊雷:“启禀大汗,远方尘埃滚滚,似是大唐使节队伍将至。”
颉利眼中闪过一抹狠厉,旋即恢复平静,沉声道:“速令号角响起,随本汗出迎。”
不多时,李靖率唐俭一行,身着华服,气宇轩昂,步入突厥大营。
颉利勉强挤出一丝笑意,躬身行礼,言辞间虽显恭顺,却难掩不甘:“颉利拜见大唐使者,愿大唐皇帝陛下福泽绵长,国泰民安。”
唐俭神色庄严,手持金色圣旨,未及颉利面色完全恢复,便高声宣读。
那圣旨之中,字字句句皆是李世民对颉利的严词斥责,如同寒冰利刃,刺入颉利心头。
他虽怒火中烧,却也知此时不宜发作,只能强忍怒意,直至唐俭宣读完毕。
“颉利领旨,谢大唐皇帝陛下隆恩。”他勉强挤出一句谢恩之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