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班的在为孩子们讲课。
李世民望着屋内认真的马周,目光中满是赞许。
“哈哈,凌游啊,你这子,真是给朕带来了不的惊喜,快,你是如何寻得这等旷世奇才的?”
凌游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笑容,仿佛即将揭开一个尘封已久的秘密。
“陛下,这马周的来历,来话长。”随后凌游便将马周的来历简单的了一下。
李世民听后,不禁抚掌大笑,眼中闪过一抹惋惜。“好子,如此大才,你却让他屈居于此,当一个教书先生,岂不是暴殄物?朕的朝堂,正需慈栋梁之才!”
凌游却是不以为意,反问道:“陛下,您麾下英才济济,难道还差马周这一人吗?”言语间,带着几分戏谑与试探。
李世民神色一正,叹息道:“差矣,自朕推行官员考核制度以来,朝堂之上,能者上,庸者下,人才流失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马周之才,正是朕所急需。”
凌游闻言,心中一动,趁机进言:“陛下,既如此,何不效仿前朝,开设科举,广开才路,让下有志之士皆有机会为国效力?”
李世民闻言,眉头微蹙,似是在权衡利弊。“科举?此事非同可,非一朝一夕之功。杨广之败,便是前车之鉴,朕岂能不慎之又慎?”
凌游见状,连忙趁热打铁:“陛下,杨广之败,在于其失德失心,非科举之过。如今陛下圣明,万民归心,正是开设科举,选拔贤能的最佳时机。此举不仅能缓解人才短缺之困,更能彰显陛下求贤若渴,广开才路之胸襟。”
此时,一旁静默良久的魏征也开口附和:“陛下,蓝田侯所言极是。国家兴亡,人才为本。如今朝堂之上,人才紧缺,开设科举,实乃顺应时势,利国利民之举。”
李世民闻言,沉思片刻,最终眼中闪过一抹决绝。“好!既然众卿家皆以为可行,那朕便下旨,开设科举,广开才路,让下英才,皆有机会为我大唐效力!”
凌游轻步上前,眸中闪烁着睿智之光,缓缓道:“陛下欲重启科举,实乃国家之幸,臣斗胆献上三策,以助圣意。其一,各州府郡县先行初筛,使真才实学者脱颖而出,免受长途跋涉之苦与无谓耗费;其二,试卷行糊名之法,并设专人誊录,以杜绝舞弊,确保科举之公正无私;其三,增设殿试环节,由陛下亲自主持,亲笔出题,如此方能遴选出既具学识又合圣心的栋梁之才。”
李世民闻言,龙颜大悦,频频颔首,对凌游之策赞不绝口:“玄龄,此番科举重任,便交予你手,务必秉持公正之心,细密筹谋,为我大唐广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