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别耽误时间,现在啥都不重要,时间最最要紧!”
赵老爷子还是年龄大了,今忙叨了一,到了晚上明显气力不足,连饭都没吃两口,交代两声就回了自己屋子。
刘氏已经从赵来福嘴里知道了事情的始末,对于赵山那颗玉米真能丰收还处于震惊的状态。
一想到秋老爷子的玉米真熟了,以后他们就可以大面积种植,刘氏顿时不惦记那点萝卜白菜了。
但想到以后种地的问题,刘氏突然想到一件事,今下午忙活了老半,差点忘了。
刘氏匆匆走到西厢赵山的屋子,看儿子在桌子那写写画画的,刘氏不敢墨迹怕耽误儿子正事,就站在门口那道:
“山子,今上午咱村的陈俊生来找我,想卖地,就他家在后屯那块的两亩地。他现在他和他儿子都在作坊干活,家里两个女人实在忙不过来那么多,就想卖两亩,问咱家买不买呢。”
赵山转过身,“那块地是良田么?”
“是良田,那一片都是好地。他咱家要买的话就算十一两一亩,给便毅。”
十一两一亩,确实不算贵了,毕竟是良田。
要知道这时代的人是宁可命都不要了也要把地紧紧握在手里的,有地才有根,有根才能长大成活。
所以土地的价格一直虚高不下,差一点的山地都是七八两一亩(如现在的高山园区,因为是山地,就相对便宜很多,买的时候按八两一亩算的。)
但是熟地就会贵很多,那些地力肥沃有劲又靠近水源的好地,十五六两也卖过。
“山子,娘觉得买下来也行,咱家一直就那么三亩地,还是太少了。他家这价格也不贵,要正常卖,十三四两都能卖上。给咱十一两挺便夷了。”
还有两句话刘氏没,就他家现在手里的三亩地,以后赵大壮和赵山分家的时候都不够分的。
虽然赵山有作坊,可谁又能肯定他们家一辈子都干下去。
到底,庄户人家,还是手里有地心里更有底。
赵山知道他娘的意思,如若玉米真的成功了,以后他们家一定是要大面积种植的,那买地则是必然的。
“娘,明我给你三十两银子,你去找我李大爷让他做中人,把地买下来,等红契啥的等我密水回来我再去办。”
顿了顿,赵山又加了一句,“娘,以后但凡谁家有地要卖,你都一口答应下来,咱家大量收购。”
刘氏没想到儿子这么大口气,惊了惊,“山子,你还想变成地主啊?”
“娘,你不想变成地主婆?”
“想啊,娘咋不想,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